專屬簽名本。吳曉波、十點讀書力薦! 「媽媽不煩」創辦人-王不煩誠意新作,23個適合媽媽賺錢的思路方法,已成功助力50萬女性收穫愛、金錢與事業。女性視角版《富爸爸窮爸爸》即使底層出身,也能實現財富自由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從底層出身到身家過億的創業媽媽代表-王不煩所著
本書作者王不耐煩,是「媽媽不耐煩」品牌創辦人,她從底層貧困縣出身,一路摸爬滾打至今,累計已助力50萬女性實現財富增值。
★吳曉波、黃雲、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等多位大咖傾情推薦
★專門針對媽媽群體,為不同角色媽媽量身訂做的財富書籍
這是一本專門針對媽媽群體的賺錢的財富書,有認知、有方法、有實踐,讓媽媽們開心賺錢成為可能。書中含:埋下財富種子、管理家庭能量、讓自己快樂起來、打造個人品牌、聚焦期望的成果等總共23個媽媽群體的賺錢思維,並針對不同角色的媽媽,提出了不同的落地解決方案。
內容簡介
家庭開銷大,手心朝上的日子很艱苦;
被老公嫌棄不賺錢,在家甚麼都不幹;
孩子上學後,一個人在家空落;
重返職場無法適應,工作家庭無法兼顧…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更想為你撐起傘。本書作者根據自身經歷,結合指導過的千千萬萬個媽媽在創富路上遇到的問題,濃縮總結了23個專門為媽媽群體量身打造的賺錢思維,並提出對應的可複製可落地的創富新方法,旨在幫助媽媽們不再手心朝上、不再為錢所困,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實現工作與家庭的完美平衡,成為內心快樂豐盈的富媽媽。
有賺錢的能力,才有選擇的自由。願這本書給你更多安全感,幫助你打破未知,重啟人生!
作者簡介
王不煩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西北大學訪問學者。長江商學院、中山大學EMBA班特邀講師。歷任兩家AH股上市公司副總裁。
「媽媽不煩」品牌創辦人。曾帶領7人團隊一年創造營收2000萬元。公司現估值20億元。到目前為止,幫助了50萬名女性提升財富思維。
目錄
章哪些財富卡點阻礙了你賺錢
節看看你有哪些財富卡點// 002
在第二節不賺錢的幾類人裡,你是哪一類// 021
第二章出發前,先種下正確的財富種子
節不是成功才會快樂,而是快樂才能成功// 032
第二節賺錢的本質是對商業底層邏輯的認知// 045
第三節適合媽媽的商業模式// 054
第三章重啟:管理你的能量,而非時間
節聚焦關鍵結果,快人一步抓住機會// 068
第二節四個能量來源,讓你每天元氣滿滿// 077
第三節加強對自我能量的覺察,及時調整能量// 087
第四章加速:行動起來吧,女人們
節提升協同能力,讓自己少走彎路// 100
第二節被低估的願力,比能力重要多了// 106
第三節不用特別勤勞,但一定要夠專注// 118
第五章飛躍: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
節做好個人品牌,10 倍放大你的潛在收益// 126
第二節小白也可以做個人品牌嗎// 140
第三節女人,願你勇敢成為百行百業的領導者// 150
第六章與其單打獨鬥,不如藉力前進
節做一個在餐桌上星期全體貼的人,根本不是人脈的核心// 162
第二節做朋友是遠遠不夠的// 166
第三節與其四處尋找貴人,不如主動吸引貴人// 174
第四節你的人脈背後,是一座金礦// 185
第七章讓家人主動成就你
節家人是你的助力,而非絆腳石// 196
第二節媽媽是家裡的太陽// 209
第三節女子得以自由,男子得以鬆綁,全家得以幸福// 216
第八章主動構造“她時代”,讓我們彼此成就
節為什麼我們需要女性社群// 228
第二節媽媽懂媽媽,媽媽幫媽媽// 240
後記// 250
前言
自序
孩童時期,懵懂開始對「錢」有了思考
我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小鎮,每逢農曆尾號二、六、九的日子,我們老家都會趕集。一到趕集的日子,週邊村莊的人都會肩挑手提各種好吃的東西到集市來,成排擺開,開始喧囂的一天。有的賣自家吃不完的白菜,有的賣山上摘來的竹筍和野果子,有人站著吆喝,也有人蹲著抽煙。接著,此起彼伏的討價還價聲把市集的氛圍推向高潮。每當聽到吆喝聲我總是很興奮,有時爸媽會大方地給我買上一份涼粉,端著邊走邊吃,冰冰涼涼的還有一點甜,或者再加上一份糖油粑粑,粑粑的外皮被炸得焦焦脆脆,裡面嫩乎乎還帶著點豆沙的「肚皮」露了出來,我總顧不得燙嘴就先朝那裡咬上一口(請原諒我,寫到吃的,總想多寫幾句)。
那時小小的我總是很驚訝於這樣一件事情:為什麼在這麼熱鬧和歡樂的日子裡,有的人並不怎麼快樂,他們會藉機互相哭訴、吐槽,激動了還一起比畫:
那個老頭,你剛剛沒看到他把錢緊緊握在手裡,怕我拿到他一分錢…
我那個兒子喲,有啥出息,去廣東打工幾年了,一分錢沒拿回來,我還得給他帶崽……
我女兒現在自己都顧不上,怎麼顧得上我呢?所以說呀,女兒不能嫁得太遠啊,沒錢連跑腿都不行…
這些對話中總有一個詞高頻出現,就是「錢」。
我似乎看到了一個現象:人們為了「錢」會焦慮、抱怨、不安。
在那段小城歲月裡,關於金錢的思考開始在我小小的腦袋中漸漸滋長。
是的,我成了“快樂的有錢人”
2002 年,我從湖南小鎮來到北京上大學,又窮又沒見識。同學給我介紹了一份家教工作,為了表示感激,我請她吃肯德基,那是我人生次進肯德基,並且給她點了我能買得起的貴的漢堡,可她咬了兩口就不要了,因為她晚上還要去吃牛排。我當時失落極了。
於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我這輩子一定要成為一個富有的人,此生我不要為錢所困。
後來,我開始回顧我的父親與母親的賺錢之路。
我的父親很聰明,是恢復高考之後我們村的批大學生,師範學院畢業後回到了我們鎮子裡當老師。他教書三十幾年,每天早上準時出門,下午準時回家,從不耽誤一天。他善待每個學生和家長,盡責,卻從不願意為了升職加薪去拍任何一個校長的馬屁,也從不刻意去表達自己的功勞。
於是,我的父親成了“鐵打的下屬”,領導換了好幾屆,可父親的職位和他工資卡里每個月的進賬一樣,紋絲不動。在他眼裡,每個月能拿點零用錢買買煙、打打牌,在小鎮的日子過得就算體面又舒服了。
我的母親和我的父親完全相反,她是個思維異常活躍的女性,致力於追求美好的生活。為了讓我的父親發展得更好,她熱絡地聯絡父親的同事,邀請他們來家裡吃飯,而她總是在廚房忙上忙下,還不時跑出來和大家喝一杯,再替父親美言幾句。
因為父親薪水不高,母親不甘心在家帶娃,常常出去做點小生意,賣冰棒、賣菜。後來她在父親的指導下學會了攝影,幫父親學校的學生拍畢業照。我母親異常勤勞,常常白天出去走十幾公里路去拍照,晚上回來沖洗照片,一個晚上也就睡兩三個小時。慢慢地,母親的各項收入總和逐漸超過了父親的薪水。人情來往、存款、蓋房子……一切都在母親的張羅和精打細算中開展著。慢慢地,我家的日子好一點了,從父母結婚時的一窮二白,到可以供我和弟弟讀書,後來我們家居然能在鎮裡建一所小小的房子——每次攢到一點錢,母親就張羅著建一個房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我家也不是。
母親一邊全力以赴地努力著,一邊總忍不住抱怨父親。母親始終認為她一輩子的辛苦都歸因於我父親的“不作為”和“不上進”,所以他倆經常因為錢而爭吵。這種情況直到晚年時期因為子女的發達才慢慢好轉。
父親一生淡泊隨性,母親積極上進,這一度讓我非常糾結和困惑,到底誰對誰錯?彼時的我已進入職場,我又開始觀察身邊的許多人。我遺憾地發現,有些人面對交易時精於算計,但又時不時到寺廟燒香拜佛,頌揚慈悲為懷,甚至到各種禪修營學習打坐,大做慈善和公益活動,似乎只有這樣,他們分裂的人生才能得到短暫的平衡。這種分裂感讓我厭惡,我必須去思考,還有沒有其他的人生道路?
於是,我嘗試去探尋更多的可能。升職加薪、做副業、投資、創業,每次嘗試我都無比專注,我努力讓自己變得富有。同時,我從未停止思考什麼才是更有愛的商業模式,我不相信商業的面目只是算計。同時,我吃齋念佛,研讀國內外各種心理學著作,從未停止尋找內心的那份富足與寧靜。
幸運的是,30 歲出頭的我已經身家過億,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擁有一群共情又共財的朋友,一家經營得不錯的公司,還有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時不時旅居大理,我終於成了夢
想成為的「快樂的有錢人」。
成為一個富人,不難;成為一個快樂的窮人,也不難。但成為一個內心快樂豐盈的富人,在財富和快樂中找到平衡,比較難。
幸運的是,我找到了。
如果你跟著我的思緒走到這裡,那麼恭喜你,你見證了一個從湖南小鎮走出來的懵懂孩童,透過不斷追求財富和內心的快樂,逐漸形成自己的財富信念並且成為一個小富婆的成長歷程。
是的,從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到內心富足的富人,我做到了。
想知道這一路我是如何升級打怪的,請往下看。
因為淋過雨,所以立志為50 萬媽媽撐起傘
2008 年,我在中國人民大學讀了本科、碩士研究生之後,又選擇了繼續讀博,之後受中國留學基金委資助,我到美國西北大學學習。這長達近10 年的本、碩、博商科學習經歷,讓我在商業上有了一些比一般人好一點點的理論基礎。
2011年,我參加工作,隨後用5 年的時間從普通員工做到了上市公司的高管,參與了兩家公司從擬上市到上市的全流程,年薪達百萬。我的年齡比同公司主管年輕15 歲,老闆總說我前途無量。直到我辭職那天,老闆一邊不理解,一邊又說:“這樣的決策確實比較像你。”
2017年,我機緣巧合投資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逐步發展成為全網的女性自媒體公司。之後,我參與經營,用7 個月把這家公司估值從8 億元做到20 億元,後因經營理念不合,
我抽身離開。
2018 年,兩家大公司向我拋來橄欖枝,條件是400 萬元年薪加價值1 億元的期權,但因不甘心“人生只是上班”,我拒絕了看似完美的工作機會。
2019 年,由於商業理論加實戰的成果都不錯,我有幸到長江商學院、中山大學EMBA 班多次分享我的商業認知;之後,我的線上音頻課程“王不耐煩的實用管理學”一夜爆紅,很多人因為這門課程慕名來找我。那時,我總在想,我何德何能啊,心中惴惴不安,怕自己就沉淪在這名聲在外的光環裡。
這10 年的時間裡,一切看似很光鮮,光鮮背後,我從未停止尋找…
直到有一次,我辦了一場下午茶活動,現場來了很多媽媽,甚至有人專門搭飛機從外地過來。很多人分享了她們成為媽媽之後的不容易,突然,我也想起了我在成為媽媽之後的很多無助時刻,那些我從不敢對外談起的時刻(怕影響我專業權威的形象…) ,就是在那一天,我生平次在公眾場合泣不成聲。
孩子出生後,我陷入產後憂鬱,動不動就哭、鬧,甚至一度拿刀對著我老公,脆弱和暴躁輪番折磨著我,讓我活成了窒息的樣子。
我抱怨老公不關心我,他一上班我就長篇大段給他發微信鬧離婚,每天他一回家就跟他大吵特吵,導致他完全沒心思上班,後差點被老闆開除。
我女兒9 個多月的時候,被查出發育性髖關節脫位,也就是說,可能以後會變成「跛子」。我衝出就診室躲到醫院的一個角落,眼淚流個不停,我一邊愧疚我不是一個好媽媽,又一邊委屈,覺得我的家人都是壞人,他們沒有幫到我。
改變女人人生軌跡的不是結婚,而是生小孩。那一天的下午茶,我哭成了淚人,那是我人生次當著一群人的面哭(想想我從小就是個“鋼鐵女俠”,長大了可是職場精英呀,哪能在人前暴露自己的脆弱)。
人們常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過去的自己。我自己淋過雨,所以看著這些媽媽們,我就想給她們一把傘。那一刻我在想:如果我自己的遺憾已成事實,也許我可以讓我的遺憾成為其他媽媽們的幸運。不就是一個人太難嗎?我幫你扛!不就是沒有錢嗎?我教你賺!何況碰巧這些我也擅長。
與其研究商業理論,發幾篇國際論文,與其幫幾個企業做諮詢,幫助它們營收過億元,甚至估值幾十億元,都不如靜下心來幫助幾個媽媽,讓一個普通媽媽一個月多賺幾千元、幾萬元,一年多賺幾十萬元,好能過百萬元,能讓一個普通的家庭變得更好,這樣不是更有價值嗎?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讓我極為興奮,我知道,讓我興奮的絕不是一個個數字,而是一個個靈動的生命。如果有成千上萬的生命和家庭因我而變得不同,那該多棒!那一刻,我心安了,我覺得自己完整了,我不想再尋找,我想停下來,安心地做好這一件事情,就這一件事情,足矣。
媽媽安,則天下安;媽媽富,則天下富;媽媽不耐煩,則天下無煩惱。
這個想法出現之後,我就果斷決定創業了。
2019 年年底,我衝破萬般阻撓創立了“媽媽不耐煩”,立志搭建全球女性影響力的媽媽內容和社交平台,用“媽媽懂媽媽,媽媽幫助媽媽”的理念幫助天下媽媽實現自我價值和美好生活。當然,加入「媽媽不煩」的階段就是學商業,好的商業教育不是引發人們盲目追求一夜暴富,而是讓媽媽們紮實地學會一套科學、可複製的商業方法論,包括個人商業模式的設計、落地與執行。這些都是我在商業課程中學過的、企業實戰中應用的商業思維,無非是用我接地氣的語言給媽媽們講一遍,並且搭建一個有愛的團隊陪伴她們落地與執行。
對於媽媽這個群體,我傾盡所學試圖尋找適合她們在家就可以賺錢的模式,我尋找適合媽媽個體創業的方式,不是傳統的微商,不用囤貨,而是紮實地用自己的商業頭腦設計自己的產品,或辨識好的項目,取得使用者完成銷售,建立她們的個人品牌,用她們能夠聽得懂的話語和她們能夠學得會的方式教導她們盡可能多的賺錢方法。我深知,每位媽媽多一個賺錢的門路,每個家庭就多一分生機。
未來,我希望助他們成為一個又一個中國女性企業家,也希望更多有影響力的商業領袖、各行各業的商業領軍人物從這些普通媽媽中走出來。當然,這一切的背後,不是追求簡單的金錢數字,而是看到她們活得有底氣、有尊嚴,成為她們孩子的人生榜樣,有機會成為中國社會經濟創造中重要的一分子。
幸運的是,「媽媽不煩」成立到目前為止,累積輔導的女性學員近50 萬人,課程播放人數超過1000 萬次。我一個人肯定教不完所有的媽媽,這50 萬人背後是一雙又一雙女性的手,你推著我,我拉著你:今天老王教會了我,明天我去教我的閨蜜…因為我們心裡都記得:媽媽懂媽媽,媽媽幫媽媽。
人不是生而偉大,而是做了偉大的事而偉大。
我要當「媽媽不煩」一輩子
由於我在商業上累積了理論和實戰成果,加上「媽媽不耐煩」持續取得的好成績,越來越多的學員朋友希望我寫一本可複製的幫助女性創富的書,之前我一直迴避,總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好。直到2021 年一件事情的發生,我動心了,我下定決心要寫一本書,就算這本書不夠完美我也要寫。
那一天我去上海講課,一名學員在飯店大廳看到了我,她特別興奮地向我跑來:「老王,老王…」她從包包裡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本子,說:「老王,你可不可以在扉頁上給我簽個名?」我看著眼前這個手抄本子,正想感嘆現如今還有人願意手寫筆記,太難得了,接著,她的解釋讓我非常感動。原來,她把我課程中講到的觀點全部手抄做成了這個本子,她說,這個本子她總是隨身帶著,每每有難處她就會打開這個本子讀一讀,再想一想,人生就有了繼續前進的力量。
那一瞬間,一股暖流從心底湧向眼睛,身邊的事物漸漸模糊了。我給那個本子拍了張照片,我要把它存在心裡。回到房間,我突然心生內疚:就因為自己的那點顧慮,卻拒絕做這件於媽媽們有益的事情,實在不應該。於是,我決心開始寫書,即使不夠完美,我也要寫。
藉這個機會,我深入地回顧、思考、複盤和總結了過去多年的方法論。交稿那一刻,我撫摸著書稿,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閉上眼睛,腦海裡閃過一幀幀畫面:面對媽媽群體,我前後開了200 多場直播,採訪了100 多位女性,做了120 多次研究和梳理工作,搜尋了上百個素材庫,花了一年多才把素材收集完,用3 個多月時間打磨十幾遍文字,現在終於成稿了。
在這本書裡,我把過往所有的經歷,和教過的千千萬萬個媽媽賺錢路上經常遇到的問題,都濃縮成文字,給出了幾乎適用於每個女性的商業技能方案。也針對不同類型媽媽的特徵,分享了適合她們的創富思維模式和實戰經驗。這麼說吧,只要你的收入比我少一點,這本書都非常適合你。不敢說完美,只是有個願望:希望能幫到你一點點,讓你少走一點彎路就好。如果你透過閱讀和實踐這本書的理念方法而取得了好成績,記得一定要跟我分享這個好消息(我的影片號碼:王不煩來了);如果你讀完覺得這本書特別有價值,請把它推薦給你在乎的閨蜜,願你們有機會共情又共財。
2020 年6 月,我和我的好友——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吃飯時,他問我:“你已經創立'媽媽不耐煩'半年了,你確定這是你一生要做的事情?”我說:「確定。」他說:「送你四個字- 一生懸命。」一生懸命,也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創立「媽媽不煩」不久,我就能強烈感受:此時此刻,這件事非我莫屬。世上有很多比我有商業頭腦的人,但絕大多數不願意深耕媽媽這個人群,畢竟這個人群會有些生活上的是是非非,處理問題的難度也大;而其他人又沒有足夠的商業智慧來完成此事。我想,也許這件事情就注定該交給我做。不管了,那就先做起來吧。能做多久,就做多久,當然好能做一輩子。等我離開這個世界,如果我的墓碑上可以刻上這樣一句話:這個人曾經幫助過上千萬的媽媽,如此,我便知足。
是的,我要做「媽媽不煩」一輩子。
媒體評論
認識不煩也有六、七年了,看著她一路走來。把商業和情懷完美融合,並在現實中真真切切幫助媽媽群體,我想不耐煩做到了,而且她用自己快樂的方式做到了,強烈推薦這本書。
——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 吳曉波
身為老王的多年好友,我見證了她創業中的點點滴滴,她原本可以很安逸地做高管,但是她卻義無反顧地選擇帶領媽媽們實現財富和精神的自由,至於為什麼和怎麼做,快翻開這本書找答案。
——「十點讀書」創辦人 林少
從衡陽到北京到芝加哥,從博士到高階主管到創業導師,從人力資源到管理學教育到商業社群培育,王不煩將她多年的大企業營運、網路創業和新媒體社群營運經驗,與美國西北大學的社會網絡研究理論結合,推出這本集合個人事業、人際和家庭的經營框架,希望讀者能複製她的經歷,一步步達到自己的生活目標。
——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MBA教授 黃雲
線上試讀
在第二節不賺錢的幾類人裡,你是哪一類
請你帶著這些問題閱讀:
1. 結合自己的經歷,想想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人?
2. 什麼樣的財富觀導致了自己成為目前的財富類型?
3. 如果屬於以下不賺錢的類型,怎麼做有助於自己賺錢呢?
前面我講的是很多女性在追求財富路上存在的幾大誤解,除了這些財富卡點之外,還有一種很重要且普遍的問題在阻礙著人們獲得成果,那就是對財富的目標感。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的人對追求財富的目標感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慢慢悠悠的,覺得是自己的終究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爭取也爭取不來,什麼目標、計劃,都跟自己沒有關係,還不如躺平。有人覺得能否賺錢取決於外在因素,於是總在等待一個好商機、好的夥伴、好的投資機會,等來等去,卻發現想要的遲遲不來,後也就只能躺平了。
當然,也有人善於為自己設定目標和計劃,並拆解目標一步步完成計劃,做任何事情都基於自己的一套方法一一實現自己每個階段的目標,終成了人生贏家。
這兩種人的差別就在於目標感強弱。目標感強的人在賺錢這件事情上取得的成績都不會太差,而沒有目標感的人往往很難賺到錢。如果你認為自己是目標感不強的人,以下我會詳細分析典型缺乏目標感的幾大類型,不妨看看你屬於哪一類。
1.隨遇而安型
這種類型的人不太主動追求財富,他們通常會認為有錢沒錢都看命,這輩子能賺多少錢,主要取決於天命。或者說,他們會認為有錢沒錢日子都可以過,擁有財富不是生活幸福的必要條件。有位富翁曾說:「我一直讓自己的收入滿足自己的需要,相反,許多人喜歡調整需要來適應收入。」隨遇而安型剛好屬於後者。如果你問他:「你能賺1,000 萬元嗎?」他說:「萬一運氣好也可以的。」你問他:「你就只能賺100 萬元嗎?」他說:「運氣不好,算了,就這樣吧。”
我看過很多這種類型的人,其中這位男生比較典型,我們暫且稱他為「通靈王」吧(因為他喜歡看這部動漫了)。
「通靈王」天資很好,小時候學業成績名列前茅,可他卻從不把成績放在心上,考試不及格也無所謂(主要是因為他有一對「心很大」的爸媽)。有一次,一個女同學指著他69 分的捲子嘲笑:「咦,還說你聰明,你的物理也不怎麼樣嘛!」自那以後,他沒讓物理低過90 分。
他數學成績也特別好,每次都會被選中參加奧數比賽,但令老師納悶兒的是:參加那麼多比賽怎麼也沒拿幾次名次呢?原來,他只興奮於跟高手過招,覺得結果不重要。
從某校畢業後他順利進入國企工作。有位師兄拉攏他一起創業,他想都沒想辭了國企的工作就去了。做了一年,薪水只發了1000 元他也沒意見。三四年後,公司垮了。之後又有朋友拉攏他二次創業,沒幾年公司經營出現問題又破產了。
在意氣風發的年齡連連受挫,旁人都替他高才生的身份感到惋惜。然而,他可沒覺得自己慘,錢沒賺到啥也不耽誤,不僅結了婚,孩子還生了倆,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買不起房就租房,有多少錢就過什麼樣的日子。
他就像一隻漂在河上的船,若是遇到激流,那就揚帆乘浪而下,若是流到平緩的地帶,他就靜靜待在某個角落,隨遇而安。他回憶起從小爸媽對他的教育,打了這麼個比方:“他們就跟動漫《瘋狂動物城》裡的兔爸、兔媽那樣,認為賣胡蘿蔔也可以改變世界。”
對於小時候喜歡看的卡通《通靈王》,他就記住了一句話「船到橋頭自然直」。他不爭不搶,覺得一切都有定數。
這類人身上明顯的特質就是沒有目標和野心、隨遇而安,調動不了熱情和動力,因為目標能夠促進行動,沒有目標驅動,人自然很難有行動。被動等待的人生就只能靠運氣取勝,但運氣不總是會到來。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爭取,主動的人生才更有力量。
2. 財富絕緣體型
這種類型的人總覺得自己運氣很差,不是在可憐自己,就是在抱怨別人。人偶爾失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財富絕緣體型的人不是一時的失落,而是一世的失落,似乎他們走到哪裡都是失敗的。他們堅信,做任何事都是別人不給力、不配合等導致了自己的失敗。我有一位表哥就是財富絕緣體型的典型代表,我眼睜睜地看著他荒廢了大半輩子。
我的表哥長得很帥,能言善道,待人接物也很大方,小時候總是被我的家人誇贊:“長大肯定會有大出息,是個做老闆的料。”
他學習成績不好,很早就去廣東打工賺錢。因為顏值與口才加持,很快就得到了一份這樣的工作──給廣東本地的一個老闆開車。就在大家以為他跟著大老闆幹肯定會有大好前途時,他卻放棄了這份美差。因為他覺得老闆分錢不大方就憤憤離開了,此後逢人說廣東的老闆有多小氣。
巧合的是,在多年後的一次閒聊中,他發現曾經在廣東認識的一個朋友賺到了大錢,打聽後才知道:這個朋友當初在和我表哥閒聊的過程中,得知廣東大老闆賺錢的方法就用心記下,後來自己開了個工廠,賺到了人生桶金。在那個擺個地攤都能賺到錢的20 世紀90 年代,許多人乘著改革開放的經濟浪潮,在廣東賺得盆滿缽滿。而我表哥只是用抱怨終結了這段離財富近的經驗。
從廣東回老家後,表哥娶了一個廚藝非常好還很勤奮的老婆。他們拿出所有積蓄開了一家餐廳,不幸的是餐廳後倒閉了,積蓄也全賠了進去。有人問起他,只會怪週邊來店的食客都太摳門,給不了太多的錢,又總是要大分量的飯菜,卻沒想過是自己選址有問題、成本核算能力不夠、餐廳定位不清晰等原因。
後來吧,他找了一份保全的工作,執勤的時候睡覺被保全隊長發現,被開除了。照他的話說:「都怪那天運氣太差,隊長也太不講情面,就這麼把我開掉了。」兒子不愛讀書,早早也出來打工,對此他總是非常生氣,抱怨兒子不懂事,但他忘了自己一直沉迷於牌桌,從未好好輔導過孩子一次家庭作業。
他真的是財富絕緣的“高手”,每次對生活的抱怨背後,我都能看到他的不作為。
表哥這類人在通往財富的路上就像是“潛意識溺水”,抱怨、吐槽是他們的生活常態,他們總是活在溺水中,並未發現自己從未認真對待過財富,只是認為人生不幸,都是別人的過錯導致的,從來不會理性複盤,做任何事都很難賺到錢,好像天生與財富絕緣。
3. 不斷嚐鮮型
這類人也可以稱為“弄潮兒”,他們在賺錢的路上明顯的特質就是目標不連續。他們會做很多新鮮的嘗試,每次你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會神采奕奕地告訴你自己現在做的是一個多麼好的事情,感覺他們馬上就要賺到大錢了,可過段時間你會發現這事兒已經翻篇兒了。
他們總是急於學習各種新技巧,捕捉各種新風口,打聽各種新消息,每個時間點看到他們,他們都幹勁十足、充滿了希望,但就是沒有賺到錢,就像一個“弄潮兒”,也像一個永遠在浪尖上的衝浪者,終回到了家卻總是兩手空空。
我在人大讀研究所的時候,一個很要好的朋友講了她弟弟的故事,他簡直就是這個財富類型的典型代表。
她弟弟在大二那年迷上了寫小說,據說為了實現“小說夢”,他不上課、不參加考試,甚至拒絕跟同學來往,就怕耽誤時間。結果小說寫到一半時難產,後無疾而終。
後來,他又迷戀上汽車,無心學習的他乾脆從大學退了學,在家裡的安排下去了4S 店學汽車保養。剛開始他很興奮,立志一定要開一家自己的4S 店,要買下那些豪車。堅持了不到一年,覺得日復一日的工作跟他想的完全不同,很沒趣又不賺錢,他又果斷離開了。
從4S 店出來後,看到有人做淘寶店賺了錢,又一頭栽進電商。自己開了個店鋪,想要賣自己用一些零件拼接成的工藝車、動物等小物。但因為手藝不精,品質得不到保障,買過一次的人都不會再買第二次了,又因為不會做廣告,店鋪疏於管理,這事兒也就慢慢黃了。
再後來幾乎就是每半年,甚至不到三個月就換工作,幹得開心就做久一點,不開心就不幹。
現在的他,32 歲,看似嘗試過很多事情,其實卻一事無成,終淪為一個普通的工人。
了解了這個財富類型,請你細心觀察身邊的人,當然也包括你自己:你是否善於雄心勃勃地樹立目標?是不是善於訂定充滿希望的計劃?而這些目標和計畫總是稀裡糊塗地被新目標和新計畫取代?
高瓴創始人張磊先生在《價值》一書中寫道:「於個人而言,長期主義是一種清醒,幫助人們建立理性的認知框架,不受短期誘惑和繁雜噪音的影響。」當然,弄潮兒往往不能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就是沒有連續性的目標、不夠專注、缺乏長期主義,甚至他們會以總能了解時尚的資訊而感到驕傲。
以上三類人的共同問題正是缺乏財富目標感,隨遇而安型覺得自己人生不需要目標;財富絕緣型認為自己的目標實現不了都是別人造成的;而弄潮兒則沒有連續的目標,每個目標都只是圖一時之快。而真正可以創造財富的人則是一個長期主義者,有連續的目標,不求一夜暴富,但主動追求的每一步都有成果,且他們會無比忠誠於自己的目標,說一不二,說到做到。
如果你不幸身在其中,請思考:如何調整自己的財富觀才能改變現狀。如果你不屬於以上三種類型或三種類型的結合,請把你追求財富的經歷,或財富觀形成的心路歷程寫下來,相信我,你會在梳理中掃清財富自由之路上深層的障礙。
本節小結
1. 隨遇而安型的人不賺錢的原因在於消極,失去了主動創造財富的內在驅力。
2. 財富絕緣體型的人不賺錢的原因在於抱怨環境,從來不會理性複盤。
3. 不斷嚐鮮型的人不賺錢的原因在於不斷更換賽道,淺嚐輒止,沒有深耕和積累
評論{{'('+ commentList.posts_count + ')'}}
分享您的感受,幫助更多用戶做出選擇。
撰寫評論{{i}}星
{{i}} 星
{{ parseInt(commentRatingList[i]) }}%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comment.content }}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購買 {{groupData}}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comment.content }}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購買 {{groupData}}
暫無符合條件的評論~
評論詳情
{{commentDetails.user_name}}
{{ showTranslate(commentDetails) }}收起
{{ strLimit(commentDetails,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commentDetails.content }}
{{ formatTime(commentDetails.in_dtm) }} 已購買 {{groupData}}
回覆{{'(' + replyList.length + ')'}}
{{ reply.reply_user_name }}回覆{{ reply.parent_user_name }}
{{ showTranslate(reply) }}收起
{{ strLimit(reply,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reply.reply_content }}
{{ formatTime(reply.reply_in_dtm) }}
這是到目前為止的所有評論!
請輸入評論
舉報
確認刪除該評論嗎?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