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lerTotalView > 1 ? __("sellers", {number: sellerTotalView}) : __("seller", {number: sellerTotalView}) }}, {{numTotalView > 1 ? __("items", {number: numTotalView}) : __("item", {number: numTotalView}) }}
免运费
Yami

Nickname

请告诉我们怎么更好地称呼你

更新你的名字
账户 订单 收藏
{{ inviteNavTitle }}
退出登录

切换配送区域

不同区域的库存和配送时效可能存在差异.

历史邮编

{{email ? __('Got it!') : __('Restock Alert')}}

我们将在商品到货后第一时间通知你。

取消
Yami

金石堂

【繁體】與孩子,談心:26堂與孩子的溝通課

{{buttonTypePin == 3 ? __("Scan to view more PinGo") : __("Scan to start")}}

【繁體】與孩子,談心:26堂與孩子的溝通課

{{__(":people-members", {'people': item.limit_people_count})}}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 itemCurrency }}{{ item.invalid_price }} {{ itemDiscount }}
后结束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 itemCurrency }}{{ priceFormat(item.valid_price / item.bundle_specification) }}/{{ item.unit }}
{{ itemDiscount }}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 itemCurrency }}{{ priceFormat(item.valid_price / item.bundle_specification) }}/{{ item.unit }} {{ itemCurrency }}{{ item.invalid_price }} {{itemDiscount}}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后结束促销
后开始秒杀 后结束秒杀
{{ getSeckillDesc(item.seckill_data) }}
{{ __( "Pay with Gift Card to get sale price: :itemCurrency:price", { 'itemCurrency' : itemCurrency, 'price' : (item.giftcard_price ? priceFormat(item.giftcard_price) : '0.00') } ) }} ({{ itemCurrency }}{{ priceFormat(item.giftcard_price / item.bundle_specification) }}/{{ item.unit }}) 详情
商品有效期

已下架

当前地址无法配送
已售完

商品描述

展开全部描述
内容簡介

沒有人生來就會當父母,
想要了解孩子,
就必須重新認識自己
讓我們一起重回孩提時代,
找回愛的能力,
身為父母不再只是一種責任,
更是一種享受
享受與孩子攜手共度的每一步旅程……


這是一本獻給新世代父母的教養書,
最符合人性且最實用的親子溝通方式,
送給每一個孩子,也送給曾是孩子的每一位大人。

親子教養這門功課上,父母要做的事情
不只在「覺察」孩子的思考行為是否得當,
更不在「如何整治」孩子,
而是身為父母,怎麼「站穩自己的腳步」。
理解孩子表面行為背後的困境與目的,
才能「對症下藥」,找到對孩子及家庭最好的溝通法。

本書特色

引領父母聽、懂孩子的心情
當孩子表現不能盡如人意時,與其花力氣「找原因」,還不如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及需求」,才能更柔軟地貼近孩子的心。

借鏡實例,協助讀者更立體、清楚了解狀況
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作者會以親身經歷,介紹具體的作法與技巧,協助父母們清楚了解狀況及技巧運用。

讀通這本書,面對孩子問題不再暴走
作者藉由自己學習心理諮商,後來更擔任諮商師的歷程及經驗,分享父母如何角色交換到孩子的位置,理解孩子的脈絡,讀通內容,面對孩子問題不再暴走。

目錄

【推薦序】一起努力,看到自己與孩子的「夠好」∕周慕姿 
【自序】再陪伴孩子的路上,也陪伴著我自己     

Chapter 1  親子這條路,你準備好跟孩子「共學」嗎?
01  父母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02  讓孩子成為父母的鏡子及導師
03  學習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去聽、去感受

Chapter 2  你真正「聽懂」孩子的心情嗎?
04  孩子種種行為目的,只為了克服自卑感
05  辨識孩子常見四種不良行為的背後目的
06  從依附關係中,建立親子間的安全感
07  摸清孩子天生氣質,找「對」方法帶孩子
08  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氣,提昇自我價值
09  如何建立規矩及界線,培養孩子責任感
10  提高孩子挫折容忍度,從困境中學習成長
11  了解情緒的引發及運作,才能跟孩子好好溝通
12  如何幫忙孩子管理情緒

Chapter 3  破解孩子狀況,教養之路不卡關
13  總是長不大的「巨嬰型」孩子
14  自我要求完美的「玻璃老鷹型」孩子
15  手機不離身,「網路成癮」的孩子
16  總是哭不停的「分離焦慮」孩子
17  老是愛吵架的「手足競爭」孩子
18  關閉心房,拒絕跟父母溝通的孩子
19  過度管教容易教出「以暴制暴」的孩子

Chapter 4  因為孩子,才學會當父母
20  從分離課題,認清父母與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21  父母照顧孩子時,請先照料自己的內在小孩
22  父母的關係是合作,不是仇敵
23  找回父母自己的名字,才能對孩子「放手」
24  重新檢驗父母的人生,做自己的主人
25  如何運用父母的幽默感與創造性,化解危機
26  請父母累積與孩子的珍貴時刻 

自序/導讀

他們提醒我慢下來,去看看天空的雲、地上的螞蟻;他們提醒我,可以不用害怕別人的眼光,只因為聽到一首喜歡的歌,就開始隨意地扭動身體,隨著音樂舞蹈;他們提醒我,可以毫不保留地表達在那個當下最完整的情緒,可以因為現在肚子餓或難過,而用撼動天地的力氣大哭,但又在下一秒鐘,因為有人的照顧與陪伴,發自內心地笑著。

他們好自由。看著他們,也懷念著在我身上,曾經有過的這些自由。

研究所的系統化理論,更理解孩子的心

在跟外甥開始慢慢培養感情的同一時間,我也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跟著曾端真老師學習阿德勒心理學。曾端真老師透過理論,以及跟小孫女互動時的故事,教我們:「用孩子的眼、孩子的耳、孩子的心,去認識孩子的世界。」怎麼樣打從心底地去尊重並欣賞一個生命,讓一個孩子可以自主、自律、自由,同時能擁有挺得住挫折且面對困難的勇氣。

再接下來幾年,我讓自己在國小、國中、高中、高職、大學等,不同年齡層的學校、場域工作與學習。我喜歡聽孩子說話,也喜歡聽父母說話。

我跟著趙文滔老師學習家族治療好幾年的經驗,幫助我更能夠去看見,一個家庭,如何影響孩子,又如何被孩子影響著。讓我能夠用一個更「系統、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狀況。

我也跟著曹中瑋老師學習完形治療,增進我對情緒的敏感度;而心理劇的訓練,也讓我可以更自在地從父母/老師的位置,角色交換到孩子的位置,去理解孩子的脈絡。

帶著這些經驗,當我回到跟孩子的互動,我常常能體會到,自己對孩子的進退應對是很得心應手的。我深刻地體會到阿德勒所說的:「一個有行為問題的孩子,背後其實是個缺乏愛、充滿挫折、缺乏練習的孩子。」

學習欣賞孩子最真實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我能夠跟孩子處得好,常常是因為,我能看見孩子的脆弱、孩子的需要,且總是能夠欣賞孩子最真實的部分。記得有一次我看見旁邊有兩個孩子在拌嘴,我自然地脫口而出說:「他們吵架的樣子真是可愛啊!」我常常在孩子難過、或生氣、或任性的時候,欣賞起他們自由的樣子。這份欣賞讓我不會過度地承擔孩子的情緒責任,也能夠很快地知道,我該怎麼跟孩子接觸、幫忙孩子。

長期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一個感觸是,我在陪伴著孩子,試著去理解孩子、聽懂孩子時,其實「我」才是被孩子陪伴到的那一個人。他們是我的鏡子,是我人生的導師。

當我看見他們對我總是能夠真誠的流淚、生氣、耍賴,讓我感覺我是被他們信賴的;當我對他們的態度有一點點的不同,他們會馬上回饋給我,讓我知道我做對了;當我真的好好地去聽懂他們心裡面的話的時候,我也感覺,自己小時候那個「孤獨」的自己,好像也有一點點被了解。

而我,也在這條陪伴著孩子的路上,陪伴著我自己。

從四大面向切入,把教養力氣花在正確方向

所以,我寫下這本書,是希望能夠將我跟孩子互動時,那些快樂、自在的經驗,那些影響我至深的觀念,那些好用的小技巧,能夠有系統性地分享給身為父母的你。

我把書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

一、建構心態的「親子這條路,你準備好跟孩子『共學』嗎?」在一開始之前,將教養孩子的心態先建立,並聊聊可以用怎麼樣的立場與心情閱讀這本書。

二、觀念打底的「你真正『聽懂』孩子的心情嗎?」透過一些理論的說明,以及跟孩子互動時的一些大原則。依循這些大觀念,就像是在森林裡拿著指南針一樣,在親子教養的路上,不致於失去方向。

三、針對孩子問題去做探討的「破解孩子狀況,教養之路不卡關」,裡面會介紹一些教養孩子的具體作法與技巧。同時,也會穿針引線地引用第二章節的大觀念,讓父母可以前後呼應與對照。

四、回到父母的自我理解與自我照顧之「因為孩子,才學會當父母」。

在本書中,我會舉出許多故事與案例,協助讀者對於該主題有更立體、清楚的了解。而本書所有案例內容、人名,都是經過大幅編造,或是重新創作,如果雷同,是因為這些故事正發生在許多家庭的身上,許多人都跟你一樣有同樣的困擾。

此外,我也會佐以許多理論說明。

或許理論對有些讀者而言會比較生硬一些,但對我而言,學習親子教養不只要有對人性的關懷與理解,更需要心理學實證研究的支持。而在本書裡所寫下的內容,也是我親身使用過覺得有幫助的,才願意下筆分享給大家。

我希望透過這本書,不僅能夠在父母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稍微省一點力,把力氣用在正確的方向上。更重要的是,希望各位父母也能跟我一起「享受」當父母、陪伴孩子的感覺。

你會發現,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那些辛苦與不容易,最終都會苦盡甘來,成為在父母心中纍纍的果實。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業推薦

天才領袖親子教育集團執行長-王宏哲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親子教育家-李崇建
2016TEDxTaipei講者-余懷瑾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周慕姿
「心理師媽媽的內心戲」作者-洪美鈴
資深輔導教師/諮商心理師-陳鴻彬
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

內容試閱

Chapter 2 你真正「聽懂」孩子的心情嗎?

08 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氣,提昇自我價值

你覺得你的孩子缺乏自信、無法肯定自己嗎?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以及面對未來挫折的勇氣呢?我歸納出下面四個方向:與孩子建立「合作」關係、用正確的方式鼓勵、貼近事實的平實回饋、讓孩子從「外在肯定」轉為「自我肯定」。

四大方向,培養孩子擁有承擔挫折的勇氣及自信心

我從事心理諮商工作這幾年來,發覺人一生中所追求的,不外乎是兩件事情:「歸屬感」、「價值感」。

而我認為,自我價值是一個人的「根本」,因為:

人生不可能沒有困境,而擁有自我價值感的孩子,才擁有承擔挫折的資本,擁有面對困境與挑戰的勇氣與基石。

阿德勒心理學說:「問題最大的孩子,往往是最挫折的孩子。」孩子會用一些令我們匪夷所思、摸不著頭緒的方式來面對問題,保護與維持自己的優越感,往往是因為他沒有面對挫敗的勇氣。

如果要讓孩子以「正向、積極」的發展模式來克服自卑感,而不是採用問題行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提昇孩子的自信。用阿德勒心理學的語言來說,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勇氣』。」

但是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氣呢?我歸納出下面四個方向:與孩子建立「合作」關係、用正確的方式鼓勵、貼近事實的平實回饋、讓孩子從「外在肯定」轉為「自我肯定」。

與孩子建立「合作」關係

培養勇氣的先決條件,是必須要先跟孩子建立起合作關係。

「合作關係」是什麼意思?孩子從一出生,就必須學習與母親建立起合作關係:孩子需要透過他的嘴巴、手,來尋找媽媽乳頭的位置,孩子也需要施適當的力,才能夠喝到奶水。

我記得有一次,三歲的外甥說他要「按電梯的按鈕」,但是他身高不夠,所以要我幫忙。那時候我就抱起他的身體,讓他按下那個按鈕。當我們完成這項任務的時候,我們雙方都很開心。

而這就是一種合作關係。

再長大一點,父母會需要開始跟孩子對話、規範孩子、跟孩子連結、讓孩子感覺到媽媽的關注與理解,而這種一來一往的對話都可以算是一種合作關係。

簡單來說,合作關係的意思就是,父母跟孩子雙方要能夠感覺到彼此是有「連結」的、彼此是關心的,最直白的方式就是要讓孩子能感受到「我們是同一陣營的」,我們是一起努力的「隊友」。但父母要跟孩子合作的首要原則,就是讓孩子能夠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而這個安全感怎麼來?就是不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大人的眼光所武斷評價,並且是會願意接納孩子的。在整個過程中,大人是帶著尊重的態度與孩子溝通的。

而什麼是接納、尊重?

接納孩子

接納就是「不帶評價」地去認識孩子。

而「理解」其實就是一種「接納」。例如:哥哥在跟弟弟搶玩具的時候,打了弟弟一下,媽媽可以跟哥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弟弟搶你的玩具,所以你打他一下,想讓他知道你有多生氣。」讓孩子感覺到他的「情緒」與「動機」有被理解,被「接納」。

另一種接納的方式,也可以用「講故事」或「自我揭露」的方式。例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你知道嗎?爸爸第一次棒球比賽打輸的時候,跟你一樣,那個時候我也好難過、好自責。」這非常有助於孩子能夠對於自己犯的錯不會過度羞愧,感覺自己不是被評價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不代表認同孩子的行為。」而如何接納情緒同時引導孩子正確行為的部分,在之後的「08建立規矩、培養責任感與挫折容忍度」、「11 如何教孩子情緒管理」章節裡會提到。但父母必須先帶著「接納孩子情緒」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孩子才願意對你敞開心胸。

尊重孩子

而「尊重」的意思是,父母也把孩子當成是一個「有尊嚴」的個體對待,因此父母親不該說出傷人的話,例如:「我們家沒你這個孩子」、「生你不如生一頭豬」等負面情緒話語。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話有沒有問題,最好的判斷標準就是先問你自己:「你會對於一個你尊重的成年人說這些話嗎?」如果不會的話,那就不該對孩子這樣說。

「尊重」不是放任,尊重隱含著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即便孩子的思考與認知能力可能沒有成年人來得好,但父母仍舊要信任孩子為是一個獨立、有思考能力的個體來對待。因此我常問孩子:「那你是怎麼想的呢?」而我是真心地好奇,在他小小的腦袋裡頭,他是怎麼看這件事情的。當我要給孩子建議之前,我通常也會跟孩子說:「我有一個想法,你想聽聽看嗎?」我平等地分享我的想法,而非拿出權威,要孩子「一定」要聽我的話。孩子當然也可以拒絕我聽我的意見,或者在聽完之後決定用它自己的方式,而我也不會因為孩子不願意聽我說話而受傷,因為他可以自由地決定他是否要接受。

當然,孩子需要被尊重,父母也需要同等地被尊重。

有些孩子會做出對父母親不尊重、不禮貌的事情,例如辱罵或打父母的時候,父母可以說:「你剛剛罵我,我覺得很受傷、生氣,我認為你不該這樣對我。」甚至直接離開現場,停止繼續接受孩子的人身攻擊或辱罵。因為當孩子無法尊重父母的時候,如果一時之間父母無法改變孩子的行為,至少需要先尊重自己,清楚表達自己感受或離開現場,最起碼要讓孩子知道,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是值得被好好尊重的。

當一個孩子被以尊重、接納的態度對待時,就能夠從父母的態度中,讓孩子體會到「我是一個有價值、值得被好好對待」的個體,便是踏入提昇自我價值的第一步了。

用正確的方式鼓勵孩子,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

而當父母可以跟孩子建立起合作關係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協助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鼓勵」。

很多父母親認為,要培養孩子的自尊或自信心,就是要一直稱讚孩子。例如在生活中常聽見的:「只要你多努力,下次一定可以的」、「這次歷史考了九十分,你很聰明,數學分數一定也可以的」……這類看似正向且鼓勵的話語。

但是我必須說,有時候錯誤的肯定,反而會讓孩子更沒有信心!接著,我會針對幾個鼓勵的重點提醒,協助父母釐清重要觀念。不過,在開始釐清觀念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實驗。

鼓勵與稱讚的差異性

史丹佛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 Dweck),針對紐約二十所學校四百名的國小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發現「稱讚」與「鼓勵」有巨大的差異。研究者隨機將孩子分為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稱之為「稱讚組」。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為「鼓勵組」。並在實驗設計中,只會給「一句話」的回應,因為研究者認為孩子對這兩者個反應是非常敏感的,因此一句話就能看到明顯效果。整個實驗分為四輪測驗,分別如下:

第一輪測驗:給孩子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測驗,幾乎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地完成測驗。測驗結束後,會告訴孩子分數,並且附上一句稱讚或鼓勵的話。

① 稱讚組: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② 鼓勵組: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你表現得很好!

第二輪測驗: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以讓孩子選擇。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透過更多的學習以通過「困難的測驗」,以及跟類似上一輪測驗的「簡單」測驗。

① 稱讚組:大多數的孩子選擇了簡單的測驗。
② 鼓勵組:90%的孩子選擇了困難的測驗。

第三輪測驗:這次沒有選擇,而是給這群國小五年級的孩子大約「國中一年級程度」的考題,面對這些高於自己程度的題目,大多數的孩子都失敗了。這是實驗者故意在這輪測驗中,給孩子遭遇挫折。但先前得到不同誇獎的孩子們,卻對失敗產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尤其是那些先前被誇獎努力的鼓勵組孩子們,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第四輪測驗:到了第四輪時,研究人員再給孩子跟第一輪的測驗一樣簡單的題目。這時發現:

① 稱讚組:分數退步了20%。
② 鼓勵組:分數提高了30%。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性?難道在第四輪測驗,「稱讚組」的小朋友,能力突然變差了嗎?

當然不是。

對於鼓勵組的孩子而言,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失敗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雖然在第三輪測驗感覺挫敗,但他們反而會願意花力氣去努力。

而對稱讚組的孩子,他們的信心是建築在別人的稱讚上,也更容易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感受到更大的打擊。同時他們也會認為,失敗代表的是自己「不夠聰明」,因此認為「成功並非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面對失敗,我是束手無策的。」

事後研究者對孩子訪談,也會發現稱讚組的孩子,也會更看輕「努力」的重要,甚至認為努力是愚蠢的,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鼓勵比稱讚更有效果

看完上述的實驗,回過頭來談「肯定」這件事情。「肯定」簡單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鼓勵,一種是稱讚。

「鼓勵」是以信任的態度,讓孩子「憑藉自己的努力」,負責地解決問題,並且針對孩子的「努力的過程」,給予「看見」以及「肯定」;而這樣的看見,是「不論結果好壞」的。鼓勵會讓孩子更有勇氣,會讓孩子「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會願意投入與付出。」舉例來說,鼓勵就是對孩子說:「我看到你這次考試,真的非常用心地在準備。」在家事上也可對孩子說:「謝謝你想幫媽媽拖地,我覺得你是個很貼心的孩子。」

「稱讚」指的是:「針對孩子的『表現與結果』去肯定,讓孩子能夠知道他某些事情『做得很好』。」使用得妥當,同樣也能讓孩子感覺被鼓舞。例如:「你這次段考,考了第三名,表現得很不錯喔」、「你幫媽媽拖地拖得很乾淨唷!」

但是這兩者相較起來,鼓勵會比稱讚更能夠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人生中不可能沒有「挫折」與「失敗」,而我們也常常是在能夠在挫折中學習與成長。而「鼓勵」所傳達出一個概念是:「不論結果是成功或失敗,我們都可以繼續地往前、犯錯。因為我在過程中的努力,就已經是一件值得被肯定的事情了。」

而稱讚的確可以在「孩子真的做到了某些事情」的時候,讓他知道自己的表現很棒,並為自己的表現擁有成就感,甚至產生一種想要變得更好的卓越感。

然而稱讚卻有一個風險是,隱含著一種「上對下的權力不平等」關係,也容易讓孩子「上癮」,會讓孩子「依賴別人的評價與稱讚而活」。尤其在生活中,如果只有「稱讚」而沒有「鼓勵」的話,就會讓孩子有一種「難道我只有表現好的時候,才會被讚美、被肯定」的隱憂。

所以有一些一路走來總是第一志願的孩子,平時挫敗的經驗少,又得到太多稱讚,常常聽到:「哇!考試成績那麼好,很優秀喔!」這種話,他們會很容易認為「那如果我表現不好的時候,我會不會讓人失望?我會不會變成是一個不好、沒有價值、不被喜歡的人?」

稱讚跟責罵一樣危險,因為會讓孩子的自我價值,完全依賴於其他人的評價身上,隨之起起伏伏。

錯誤的稱讚跟責罵一樣危險

比較一下「責罵」與「鼓勵」: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個成績差勁的孩子,A老師告訴你:「你怎麼那麼笨!連這都不會!」而B老師告訴你:「你好像不是很滿意這次的成績,但我發現你其實一直很努力嘗試呢!」哪一個老師會讓你比較願意繼續念書?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後者。再比較一下「鼓勵」與「稱讚」:如果當你考試考了一個不錯的成績,A老師告訴你:「天啊,你真的是太厲害了,我就說你很聰明,我相信下次你就可以考上第一名的!」B老師說:「我看見你在這次考試上,花了很多時間、很努力地在準備考試!看起來你的努力有成果唷~」同樣都是「肯定」,你會覺得哪一位老師會讓你感覺到比較大的壓力?而哪一位老師會讓你更願意「自動自發」地繼續念書呢?

如果我是孩子,A老師的回應,會讓我很害怕我下次考不上第一名,會擔心我下次會不會讓老師失望;但B老師的回應,會讓我有種被看見、被支持,下次願意繼續努力的動力,而且我會感覺這個努力是為了實現我自己的目標,而不是滿足老師的期待。

錯誤以及過多的稱讚,反而會讓孩子缺乏勇氣,甚至會變成一種「討好症」,不斷地渴望父母的肯定與看見,更在會孩子失敗的時候大受打擊。因為孩子期待自己「一直在那麼被誇獎的位置」,無法接受那個「可能失敗」的自己。而正確的鼓勵,背後隱含著一種「相信」的態度,會讓孩子更有勇氣,儘管遭遇挫折,仍願意繼續努力。

貼近事實的平實回饋

不只要區分鼓勵與稱讚,我發現很多父母親的稱讚,會變成太過「戲劇化」,例如明明只是吃下一小口飯,就大力地稱讚:「天呀,我的寶貝!我就知道你一定做得到!」這不只沒辦法增進孩子的自信與勇氣,反而會讓孩子更沒有信心。

因為孩子在父母誇獎的當下會產生一種困惑:「我真的有像你說的那麼好嗎?」那會形成「父母的表達」跟「孩子對自己的認知」這兩者之間,有一個很大的落差,也會讓孩子找不到「自己的標準」去判斷自己的好壞,反而無所適從地產生一種莫名的不安感。

此外,如果孩子在這樣「過度誇獎」的環境久了,孩子也會面臨兩個風險:一個是孩子會「誤認為」,只有「這麼強烈」的稱讚,才算是「好」。那會像是吸毒一樣,對於稱讚會越來越沒有感覺,也會越來越「依賴」這種高強度的稱讚。

另一個風險則是當孩子離開家中,到了學校、出了社會後,因為得不到孩子心中設下的強烈稱讚標準,而很容易感覺到挫敗,甚至會不敢去嘗試,因而讓孩子更沒有自信。另一種父母是,當孩子說:「我覺得我很笨、我什麼都不會」的時候,父母急著想安慰孩子說:「不會啊!我覺得你很聰明,只要再努力一點,下次一定可以考好的!」這同樣會讓孩子困惑:「我覺得我很笨,感覺很挫折,可是媽媽說我很聰明,那我感覺到的到底是什麼?」這會讓孩子更不容易相信自己的感覺,甚至變得更沒有信心。

因此我建議父母的稱讚與鼓勵,不需要戲劇化,只需要簡單、平實地回應,甚至可以盡量貼近事實地描述,那反而會更有力道。例如:「謝謝你今天自己把衣服拿去丟洗衣機」、「你這次名次進步五名呢!」這樣簡單地回應,將功勞歸功於孩子即可。

從「外在肯定」到「自我肯定」

父母的鼓勵是重要的,但我認為以長期目標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從父母或社會的「外在肯定」,轉為孩子對自己的「自我肯定」。

一開始,如果父母想要讓孩子學習「自我肯定」的話,可以多問孩子:「你是怎麼做到的?」或者讓孩子說說看:「你今天願意把玩具讓給弟弟(描述客觀事實),你是怎麼想的?」創造出一個空間,讓孩子成為鼓勵、肯定自己的那個人。

重點不在於,孩子真的也要非常「正向」地講出那些肯定自己的話,只是讓孩子有一個空間與機會,開啟對自己的欣賞眼光。

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的「自尊」與「自我肯定」的能量來源,不是從父母或他人身上得到,不是從事情的成敗之中證明,而是透過孩子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所得到。這樣子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才能夠在面對挫敗,面對其他人對自己不公平的負面評價時,能夠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判斷準則。

心理師與孩子的暖心互動

容我再多說一點:我認為能夠練習從「外在肯定」變成「自我肯定」,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也是從我跟成人心理諮商的過程中發現的。

我發現絕大多數前來諮商者的心理困擾,源自於他們缺乏自信、無法肯定自己。而這些缺乏自信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其外在的客觀表現,並不是太差的,但是他們還是缺乏自信,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他們的自我價值、自信,是建立在像是「成績」、「權威者對自己的評價」、「同儕的看法之上」等這些外在的標準上。所以即便他們這次成績考好了,他們也不敢相信自己「下次一樣會考好」。他們這次被「稱讚」了很開心,但因為依賴著父母或權威者的評價,所以當下次又被評價為「不好」的時候,打擊是更大的!

而這也會讓長期依賴權威者評價的孩子、讓那些從小常被說「好乖、好聽話」的孩子,為了一直得到權威者的肯定,而變得不敢犯錯。

在長大之後,可能因為老師、老闆、其他人的一句話,而完全崩潰。也看見很多建中、台大等第一志願的孩子,最後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不是太脆弱,而是因為其價值感,完全「只」綁在這些外在評價與表現上。

因此,如果身為父母的你希望孩子在未來遇到挫折、打擊的時候,仍舊能夠挺得住這些困難。那麼我鼓勵父母,從現在開始,就要減少孩子對你評價的依賴,讓孩子練習「自己去評價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找到孩子自己內心的標準。

父母反思小練習

回想一下,在生活中,你對孩子的話語是肯定多?或是責罵多呢?而肯定話語中有哪些是鼓勵?又有哪些是用稱讚呢?鼓勵其實蘊含著一種陪伴、理解、相信。當我們曾經體會過這種被深深相信的感覺,我們就愈能夠對孩子這樣子做。因此這次反思小練習分為二個部分:一個是試著對孩子講肯定的話語,觀察看看有什麼不同。另一個部分則把焦點再拉近各位父母身上思考。

一、 對孩子試試看鼓勵與稱讚的肯定話語:

1. 邀請父母回想一下,當你「責罵」孩子vs.「稱讚」孩子vs.「鼓勵」孩子,所造成的效果,有什麼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生活中,找一件非常簡單的小事情,去「鼓勵」孩子:也就是告訴孩子,你看見他在什麼地方很「努力」(重視過程,而非結果),觀察一下孩子的反應有什麼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在我生命中的鼓勵:

1.請父母們您試著回想一下:「在你生命中,有『誰』深刻地懂你、相信你、陪伴你、鼓勵你,讓你更有力量去度過生命中的難關?讓你願意繼續在這一條辛苦的路上努力著?」並請把這樣的經驗寫下來。

规格参数

品牌 金石堂
品牌属地 台湾
净含量 1g

免责声明

产品价格、包装、规格等信息如有调整,恕不另行通知。我们尽量做到及时更新产品信息,但请以收到实物为准。使用产品前,请始终阅读产品随附的标签、警告及说明。

查看详情
加入收藏
{{ $isZh ? coupon.coupon_name_sub : coupon.coupon_ename_sub | formatCurrency }}
{{__("Buy Directly")}} {{ itemCurrency }}{{ item.directly_price }}
数量
{{ quantity }}
{{ instockMsg }}
{{ limitText }}
{{buttonTypePin == 3 ? __("Scan to view more PinGo") : __("Scan to start")}}
由 金石堂 销售
送至
{{ __("Ship to United States only") }}
满$49免运费
正品保证
台湾直邮

已加入购物车

继续逛逛

为你推荐

{{ item.brand_name }}

{{ item.item_name }}

{{ item.currency }}{{ item.market_price }}

{{ item.currency }}{{ item.unit_price }}

{{ item.currency }}{{ item.unit_price }}

优惠券

{{ coupon.coupon_name_new | formatCurrency }}
领取 已领取 已领完
{{ getCouponDescStr(coupon) }}
{{ coupon.use_time_desc }}
即将过期: {{ formatTime(coupon.use_end_time) }}

分享给好友

取消

亚米礼卡专享价

使用礼卡支付即可获得礼卡专享价

规则说明

礼卡专享价是部分商品拥有的特殊优惠价格;

购买礼卡专享价商品时,若在结算时使用电子礼卡抵扣支付,且礼卡余额足够支付订单中所有礼卡专享价商品的专享价总和,则可以启用礼卡专享价;

不使用礼卡支付,或礼卡余额不满足上一条所述要求时,将无法启用礼卡专享价,按照普通售价计算,但您仍然可以购买这些商品;

在购买礼卡专享价商品时,若余额不足,可以在购物车或结算页中点击“充值”按钮对礼卡进行购买和充值;

商品若拥有礼卡专享价,会显示“专享”的特殊价格标记;

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礼卡专享价相关规则最终解释权归亚米所有。

由 亚米 销售

服务保障

Yami 满$49免运费
Yami 无忧退换
Yami 从美国发货

配送信息

  • 美国

    标准配送 $5.99(不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最终价满$49免运费

    本地配送$5.99(加州,纽约州,新泽西,麻省和宾夕法尼亚,以上州部分地区);最终价满$49免运费

    两日达(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运费$19.99起

退换政策

亚米网希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优秀的售后服务,让所有人都能放心在亚米购物。亚米自营商品在满足退换货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收到包裹的30天之内退换商品(食品因商品质量问题7天内可退换;为了确保每位客户都能获得安全和高质量的商品,对于美妆类产品,一经开封或使用即不提供退款或退货服务,质量问题除外;其他特殊商品需联系客服咨询)。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查看详情

由 亚米 销售

亚米电子礼品卡使用规则

若购买时选择自动充值,订单完成后礼卡将自动充值到您的账户中;

若购买时选择发送邮件,订单完成后系统将自动发送卡号和密码到您填写的邮箱;

发送邮件时,任何用户均可使用邮件中的卡号密码进行礼卡充值,请妥善保管邮件信息。

如接收邮件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发送邮件时,若礼卡没有被兑换,可以补发邮件。若已经被其他用户兑换,则无法补偿;

亚米网电子礼卡可用于购买自营或第三方商品;

亚米网电子礼卡没有有效期限制,长期有效;

亚米网电子礼卡的金额,可分多次使用;

亚米网电子礼卡业务规则,最终解释权归亚米网所有。

退换政策

已消费的电子礼卡不支持退款。

金石堂 销售

服务保障

Yami 满$49免运费
Yami 最优售后
Yami 美国本土发货

配送信息

  • 美国

    标准配送 $5.99(不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最终价满$49免运费

    本地配送$5.99(加州,纽约州,新泽西,麻省和宾夕法尼亚,以上州部分地区);最终价满$49免运费

    两日达(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运费$19.99起

退换政策

提供30天内退还保障。产品需全新未使用原包装内,并附有购买凭据。产品质量问题、或错发漏发等,由商家造成的失误,将进行补发,或退款处理。其它原因需退货费用由客户自行承担。

由 金石堂 销售

服务保障

Yami 跨店满$49免运费
Yami 30天退换保障

亚米-中国集运仓

由亚米从中国精选并集合各大优秀店铺的商品至亚米中国整合中心,合并包裹后将一次合包跨国邮寄至您的地址。跨店铺包邮门槛低至$69。您将在多商家集合提供的广泛选品中选购商品,轻松享受跨店铺包邮后的低邮费。

退换政策

提供30天内退换保障。产品需在全新未使用的原包装内,并附有购买凭据。产品质量问题、错发、或漏发等由商家造成的失误,将进行退款处理。其它原因造成的退换货邮费客户将需要自行承担。由于所有商品均长途跋涉,偶有简易外包压磨等但不涉及内部质量问题者,不予退换。

配送信息

亚米中国集运 Consolidated Shipping 运费$9.99(订单满$69 包邮)

下单后2个工作日中国商家发货,所有包裹抵达亚米中国整合中心(除特别情况及中国境内个别法定节假日外)会合并包裹后通过UPS发往美国。UPS从中国发货后到美国境内的平均时间为10个工作日左右,根据直发单号可随时跟踪查询。受疫情影响,目前物流可能延迟5天左右。包裹需要客人签收。如未签收,客人须承担包裹丢失风险。

由 金石堂 销售

服务保障

满$49免运费
正品保证
台湾直邮

配送信息

UPS Ground 运费$11.99(订单满$49包邮)


下单后1-2个工作日内发货。2019年4月04日至2019年4月07日之间不发货。这段时间内的订单将于4月8日開始發貨。謝謝您的合作。

积分规则

不参加任何折扣活动以及亚米会员积分制度。

退换政策

提供30天内退还保障。产品需全新未使用原包装内,并附有购买凭据。产品质量问题、或错发漏发等,由商家造成的失误,将进行补发,或退款处理。其它原因需退货费用由客户自行承担。

Yami

下载亚米应用

返回顶部

为你推荐

品牌故事

金石堂

为您推荐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评论{{'('+ commentList.posts_count + ')'}}

分享你的感受,帮助更多用户做出选择。

写评论
{{ totalRating }} 写评论
  • {{i}}星

    {{i}}星

    {{ parseInt(commentRatingList[i]) }}%

Yami Yami
{{ comment.user_name }}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comment.content }}

Yami
查看更多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购买 {{groupData}}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reply_count }} {{comment.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Yami Yami
{{ comment.user_name }}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comment.content }}

Yami
查看更多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购买 {{groupData}}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reply_count }} {{comment.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暂无符合条件的评论

评论详情

Yami Yami

{{ showTranslate(commentDetails) }}收起

{{ strLimit(commentDetails,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commentDetails.content }}

Yami
查看更多

{{ formatTime(commentDetails.in_dtm) }} 已购买 {{groupData}}

{{ commentDetails.likes_count }} {{ commentDetails.likes_count }} {{ commentDetails.reply_count }} {{commentDetails.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请输入内容

回复{{'(' + replyList.length + ')'}}

Yami Yami

{{ showTranslate(reply) }}收起

{{ strLimit(reply,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reply.reply_content }}

{{ formatTime(reply.reply_in_dtm) }}

{{ reply.reply_likes_count }} {{ reply.reply_likes_count }} {{ reply.reply_reply_count }} {{reply.reply_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请输入内容

取消

End

发表评论
商品评分

请输入评论

  • 一个好的昵称,会让你的评论更受欢迎!
  • 修改了这里的昵称,个人资料中的昵称也将被修改。
感谢你的评论
你的好评可以帮助我们的社区发现更好的亚洲商品。

举报

取消

确认删除该评论吗?

取消

历史浏览

品牌故事

金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