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English
0 {{sellerTotalView > 1 ? __("sellers") : __("seller") }}, 0 {{numTotalView > 1 ? __("items") : __("item") }}

Yami

Nickname

请告诉我们怎么更好地称呼你

更新你的名字
账户 订单 收藏
{{ inviteNavTitle }}
退出登录

切换配送区域

不同区域的库存和配送时效可能存在差异.

历史邮编
Yami

京东图书

步步向前:7步提高职业竞争力

{{buttonTypePin == 3 ? __("Scan to view more PinGo") : __("Scan to stat")}}

步步向前:7步提高职业竞争力

{{__(":people-members", {'people': item.limit_people_count})}}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 itemCurrency }}{{ item.invalid_price }} {{ itemDiscount }}
后结束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 itemCurrency }}{{ priceFormat(item.valid_price / item.bundle_specification) }}/{{ item.unit }}
{{ itemDiscount }}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 itemCurrency }}{{ priceFormat(item.valid_price / item.bundle_specification) }}/{{ item.unit }} {{ itemCurrency }}{{ item.invalid_price }} {{itemDiscount}}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后结束促销
后开始秒杀 后结束秒杀
{{ getSeckillDesc(item.seckill_data) }}
{{ __( "Pay with Gift Card to get sale price: :itemCurrency:price", { 'itemCurrency' : itemCurrency, 'price' : (item.giftcard_price ? priceFormat(item.giftcard_price) : '0.00') } ) }} ({{ itemCurrency }}{{ priceFormat(item.giftcard_price / item.bundle_specification) }}/{{ item.unit }}) 详情
商品有效期

已下架

当前地址无法配送
已售完

商品描述

展开全部描述
编辑推荐

《步步向前:7步提高职业竞争力》:职场变换需要高人指点,才能步步向前。全球500强企业1000名员工职业辅导经验的深度总结。一个个总结出来的模型和规律,让你豁然开朗,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读者可免费获取职业倾向评估(CPI)。
内容简介

没有一份工作是稳定的“铁饭碗”,学会如何探索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优势,如何了解和自己的职业愿景匹配的就业信息,是在职业生涯起步、提升和转型期间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步步向前:7步提高职业竞争力》通过一个个鲜活真实原创的案例,和处于职业探索、职业找寻、职业成长的你进行一对一对话,让你系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看到别人身上的自己,从而调动自己的智慧,发现你的各种可能,找到属于你的职业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李梅(May) 睿仕管理中国(Right Management)资深职业顾问;天力亚太EAP顾问(职业发展、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合思咨询领导力测评高级顾问;清华大学特聘讲师、职业生涯教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后在北京大学进修应用心理学。
沐兰(Tina) 睿仕管理中国(Right Management)资深职业顾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导师;清华大学职业生涯教练;BCC(职业生涯教练)、GCDF(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职业形象管理顾问;南开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
精彩书评

May(李梅)具有温和的气质、包容的心态、扎实的专业功底、全球500强企业的工作经验,和她畅谈总会觉得茅塞顿开。纵观这本书,你可以当作不同的场景剧来看,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故事,也能找到答案;也可以当作自己的连续剧来看,预知剧情,做好准备,以降低职业成本。选错了职业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永远在考虑自己是否选错了,所以,给自己留点时间,看看这本书,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北京炫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煜

2014年,我在一家全球500强跨国石油公司工作。由于战略性调整,我不得不再次择业,我当时很迷茫,正是这时,公司聘请了职业顾问李梅老师为我们提供咨询服务。李梅老师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我找到职业优势,还指导我准备了有针对性的简历,最终我顺利地进入一家大型制造企业。
入职一段时间后,我再次遇到了困惑,虽然按照合同,辅导期已经结束,几乎彻夜未眠的我还是给李梅老师发了一条长长的求助短信。第二天早上我接到了李梅老师打来的电话,她帮我做了一个十多分钟的测试后,我又听见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放下电话后豁然开朗。
当我得知李梅老师和沐兰老师合著了这本书时,我特别高兴!相信读者一定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并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
和光资本财务主管郭薇

2013年,因为公司全球总部战略结构调整,我们整个产品部门被裁,我收到了一份为期三个月的职业咨询合同。我那时正在准备MBA的留学申请,所以希望有人能从客观的角度帮我审阅文书和做一些面试上的准备工作。梅姐不仅没有拒绝我提出的合同范围之外的要求,还介绍朋友帮助我。在这三个月里,梅姐一直耐心地帮我修改简历、找文书漏洞、一遍遍做模拟面试,并结合她自己在职业转型中的经验,启发我挖掘成就事件。她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你在读这本书时,成为像我一样的受益者。
乐视网高级工程师李强(Alex)

初识李梅老师是在她给清华硕士生讲的职业生涯能力拓展训练课上,我被她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也被她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求职所感动。彼时正值我开始思考求职问题,一片茫然。李梅老师无私的帮助,让我打了一场有准备的求职之战,从一个懵懂迷茫的理工科女生成长为自信且目标明确的职场新人,让我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非常感谢李梅老师!我坚信这本书能够帮助到更多即将走向职场的学生!
陶氏化学管理培训生何正旭

在面临就业、职业转型这样重大的人生选择面前,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人,都难免迷茫。每次换工作,你想换来什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做哪些准备?你想清楚了吗?你该如何做?
让Tina老师用丰富、真实的案例和有效的工具,引导你走出一条坚定的、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
资深人力资源经理、LMI领导力教练Tracy Pan

如果说儿时的幼稚和童真创造了当时天马行空的梦想,那么今天的你就应该更加务实,更好地“把握当下”,才可以更好地走向未来的自己。
这本书通过系统化的测评工具,结合不同行业、不同角色的生动案例,一步一步,帮助今天的你和将来的自己对话。
IT高级研发经理Meng Dong

优雅热情的Tina用她的专业知识带领很多全球500强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走出职场迷茫,很多人也因此成为Tina的朋友,包括我。Tina的工具真的是可以发现自己的能力、性格、价值观从而找到自己的定位;她的非常实用的建议,可以升华简历和更深地了解面试;她的引导,可以启发到自己从而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她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职业的成长,也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的提升,以及生活的全方位管理。
看到书的目录,我已经很期待了,因为里面还有很多我没有和Tina交流过的内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职场上有高人指点,现在,Tina来了!
IT高级产品经理Crystal Xiao

May(李梅)具有温和的气质、包容的心态、扎实的专业功底、全球500强企业的工作经验,和她畅谈总会觉得茅塞顿开。纵观这本书,你可以当作不同的场景剧来看,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故事,也能找到答案;也可以当作自己的连续剧来看,预知剧情,做好准备,以降低职业成本。选错了职业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永远在考虑自己是否选错了,所以,给自己留点时间,看看这本书,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北京炫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煜

2014年,我在一家全球500强跨国石油公司工作。由于战略性调整,我不得不再次择业,我当时很迷茫,正是这时,公司聘请了职业顾问李梅老师为我们提供咨询服务。李梅老师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我找到职业优势,还指导我准备了有针对性的简历,最终我顺利地进入一家大型制造企业。
入职一段时间后,我再次遇到了困惑,虽然按照合同,辅导期已经结束,几乎彻夜未眠的我还是给李梅老师发了一条长长的求助短信。第二天早上我接到了李梅老师打来的电话,她帮我做了一个十多分钟的测试后,我又听见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放下电话后豁然开朗。
当我得知李梅老师和沐兰老师合著了这本书时,我特别高兴!相信读者一定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并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
和光资本财务主管郭薇

2013年,因为公司全球总部战略结构调整,我们整个产品部门被裁,我收到了一份为期三个月的职业咨询合同。我那时正在准备MBA的留学申请,所以希望有人能从客观的角度帮我审阅文书和做一些面试上的准备工作。梅姐不仅没有拒绝我提出的合同范围之外的要求,还介绍朋友帮助我。在这三个月里,梅姐一直耐心地帮我修改简历、找文书漏洞、一遍遍做模拟面试,并结合她自己在职业转型中的经验,启发我挖掘成就事件。她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你在读这本书时,成为像我一样的受益者。
乐视网高级工程师李强(Alex)

初识李梅老师是在她给清华硕士生讲的职业生涯能力拓展训练课上,我被她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也被她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求职所感动。彼时正值我开始思考求职问题,一片茫然。李梅老师无私的帮助,让我打了一场有准备的求职之战,从一个懵懂迷茫的理工科女生成长为自信且目标明确的职场新人,让我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非常感谢李梅老师!我坚信这本书能够帮助到更多即将走向职场的学生!
陶氏化学管理培训生何正旭

在面临就业、职业转型这样重大的人生选择面前,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人,都难免迷茫。每次换工作,你想换来什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做哪些准备?你想清楚了吗?你该如何做?
让Tina老师用丰富、真实的案例和有效的工具,引导你走出一条坚定的、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
资深人力资源经理、LMI领导力教练Tracy Pan

如果说儿时的幼稚和童真创造了当时天马行空的梦想,那么今天的你就应该更加务实,更好地“把握当下”,才可以更好地走向未来的自己。
这本书通过系统化的测评工具,结合不同行业、不同角色的生动案例,一步一步,帮助今天的你和将来的自己对话。
IT高级研发经理Meng Dong

优雅热情的Tina用她的专业知识带领很多全球500强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走出职场迷茫,很多人也因此成为Tina的朋友,包括我。Tina的工具真的是可以发现自己的能力、性格、价值观从而找到自己的定位;她的非常实用的建议,可以升华简历和更深地了解面试;她的引导,可以启发到自己从而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她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职业的成长,也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的提升,以及生活的全方位管理。
看到书的目录,我已经很期待了,因为里面还有很多我没有和Tina交流过的内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职场上有高人指点,现在,Tina来了!
IT高级产品经理Crystal Xiao
目录




第1章 向内看:全方位了解自己
职业转换,你想换来什么
发现你的能力
通过60 种特质了解你的性格
找到职业坐标
让兴趣开花结果
发现你的职业优势
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2章 向外看:探索工作世界
看行业:小手机,大世界
看企业生态圈
看企业类别:国企、外企、民企,你去哪儿
看职业:说说Job Family
看职位:梯子和格子架
看同事:年龄差,多大合适
职业体验,让感觉落地

第3章 做选择
做简历的目的是什么
步步向前:7步提高职业竞争力
为何简历“石沉大海”
写简历,亮出你的态度
投递简历,不走寻常路
如何和猎头打交道
还有哪些招聘渠道

第4章 在路上
认识面试官的评价偏见
面试,不打无准备之仗
面试结构和常用的测评形式
面试问题的思考策略
面试后复盘和跟进
面试中必死无疑的三个表现
说说薪酬这件事儿

第5章 把握当下
不做“生锈的螺丝钉”
职业生涯花开花落
职场30 年,成长,再成长
发挥优势,提升职场竞争力
直面变革,应变求生
得体形象,助力职场
职场的model 和shadow

第6章 职业管理中的三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迷茫和适应
第二类问题:成长的烦恼
第三类问题:中年职业危机

第7章 职业管理“小帮手”:自我教练工具
工具1目标五问
工具2闪光时刻
工具3快乐三问
工具4决策平衡单
工具5职业生涯曲线
工具6平衡轮
工具7生活方式象限图

第8章 非常7 + 1:你一定要关注的
100 个字的个人简历
在不同行业或职业中游走的各路达人
谁决定天花板的高低
四世同堂,快乐共成长
树立你的个人职业品牌

附录 免费获取职业倾向评估
精彩书摘

在路上
面试路上,
就是展现最“好”的自己的过程,
“亮”出你与岗位最匹配的一面,
机会自然而然就来了。

面试官:请问你有什么缺点?
A答:我的缺点是工作太认真!
B答:我的缺点是追求完美。
往往面试官听到这样的回答,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句话:“面经(面试经验的简称)看多了!”然后,你离出局也就不远了。
从2012年起,我担任清华大学“职业能力拓展训练”课程的老师,到2015年,选修该课程的硕士生、博士生有200多个,还有旁听的本科生。课上我从没有教过他们网上面经上的内容。我辅导过的外企员工,超过四五百人,同样我也不教他们面经上的内容。经过我辅导的人基本都能掌握面试的方法,顺利通过面试。
同样,我希望从今天起,你也能放下面经,展现用人单位想看到的你。
认识面试官的评价偏见
没有几个人不怕面试官。面试官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偏见。了解了偏见,我们才能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仅能避免撞到枪口上,还能让自己熠熠生辉。
偏见1第一印象
案例
Daisy是一个资深招聘经理,可谓阅人无数。在生活中,她是一个单身女人。一次经人介绍,和一位男士在餐厅约会。这位男士给Daisy的印象普普通通,没什么特别好,但也不算坏。在吃完饭的时候,令她吃惊的一幕发生了:他拿起筷子剔牙。在那一刻,她对他形成这样一个印象:缺乏教养。后来,这位先生多次约她见面,Daisy都婉拒了——坏的第一印象形成了,就再也难以改变。

Daisy是专业的面试官,她内心知道不能因为一件小事就否定这个人,但即便如此,那一刻形成的印象仿佛刻在了脑子里,挥之不去。
而我们经常面对的是没有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业务经理,第一印象对他们的影响就更加强烈。没有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你可能就没机会进入下一轮面试;如果留下坏的第一印象,第一轮面试可能都无法顺利完成:20分钟之内,你就被打发了。
媒体策划专家有一句名言:要给人好印象,你只需要7秒钟。而在面试中,前5分钟是形成第一印象的关键期。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者们得以成功描绘出影响第一印象形成的因素。
第一印象符合55/38/7原则:55% 来自你的外表;38% 来自你的举止;7% 来自你讲话的内容。
(1)第一印象的形成55%与外表有关。
外表不仅是你的面相,还包括你的着装。
比如,你去一家金融公司应聘销售经理,胡子拉碴,穿着休闲装、牛仔裤,黑皮鞋里时隐时现一双白袜子,必然会给面试官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这人不职业。

图4-155/38/7原则
如果是女士,除了着职业装外,面试尽可能化淡妆,表示你对对方的尊重。
又如,你接到面试通知时碰巧正在生病,最好改时间,不然你蔫头耷脑的,无疑会浪费一次面试机会。
(2)第一印象有大约38%与举止有关。
你走路和站立的姿势、你的表情,以及你和他人说话的音调、语气、语速、节奏都将影响给他人的第一印象。
比如:接到面试电话时,你恰巧有急事需要处理且周围很嘈杂,或你正在躺着休息,或今天情绪不好,你需要做的是马上找个清静的地方,或者马上坐起来抖擞精神,或者干脆告诉对方:“非常抱歉,现在正好不方便,麻烦改一下时间,好吗?”
此外,握手也能传递重要信息。研究发现,那些握手时目光和你直接接触、手掌干燥、坚定有力、自然摆动,而不是无力、潮湿、试探性的人,不仅能让你对他感觉良好,还将取得你的信任。
(3)第一印象中只有7%与讲话内容有关。
这也正说明了在第一印象中,你“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偏见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即一个人的某种品质给人以非常好(或非常差)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也会给予较好(或较差)的评价。
光环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从认知角度讲,光环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
但是,这种认知偏见在所难免,在面试中尤为常见。
在过往的招聘经验中,往往通过面试的不是各方面都还可以的人,而是有闪光点且没有致命缺陷的人。这样的结果,光环效应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
当候选人与这个岗位的要求相比具有突出优势的时候,面试官往往会心生好感,而对其他方面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
当然,如果候选人存在突出缺点,其优势也会被掩盖,甚至面试官没有耐心将面试进行下去。
应对光环效应,候选人能做的只有找到“亮点”,突出优势,让自己的优势部分熠熠生辉!
偏见3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即“先入为主”,是指人们识记事物时,第一印象更鲜明、更牢固。近因效应,是指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信息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信息的现象。人们往往对最初接触的信息和最近接触的信息印象更为深刻。举个例子:我们回想一下,《我是歌手》节目中,你对第一个出场和最后一个出场的歌手的表现肯定印象深刻,而中间的那些歌手只有在他们有不同寻常(或者特棒或者特糟糕)的表现时,才能被你记住。
在面试中,可能面试官一天会见很多候选人,但你不可能要求面试官把你排在哪个位置,如果你没有突出表现,你就会被淹没在一堆候选人当中,面试结果可想而知。
面对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应对的策略依然是:让自己闪亮!
偏见4像我效应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典型的“像我效应”的体现,人往往喜欢和自己像的人。在面试中与面试官具有相同背景、兴趣、风格等的人,更容易被面试官喜欢,比如:
校友:师哥师姐要是面试你,是什么感觉?
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都曾在一家公司工作过:你们就是同事!
有共同的爱好:同好,是不是觉得有的聊,知音呀!
住一个小区:远亲不如近邻。
开同款车:大概说明你们有相同的品味。
着装风格相同:去一家传统国企,穿运动装,是不是觉得另类?
语言习惯相同:外企员工之间互称英文名,以表示平等和亲切,但到国企直呼其名,你必死无疑了。
针对“像我效应”,以及上面提到的各种评价偏见,你要做的是: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那我们如何进行准备呢?
面试,不打无准备之仗
案例
有一次,我正在对Chris进行面试辅导,他的电话响了,对方是他应聘公司的招牌人员,通知他明天面试。Chris只是点头接受,什么问题都没有问就挂了电话。
我问他:“你怎么什么都不问就挂了呢?”
他惊讶地说:“啊,不就是通知面试吗?知道了面试时间和地点不就行了吗?还能问什么呀?”
我说:“不问清楚,怎么准备面试呢?”
Chris更惊讶了:“我以前每次都是直接去面试,有什么可准备的呀?”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面试也一样,良好的准备是成功的关键。你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准备:信息准备、内容准备和心理准备。
信息准备
需要准备的信息包括:
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基本信息包括企业性质、股权情况、规模、经营状况、产品情况、核心竞争优势、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人员大致结构、用人理念、业界对该公司的认可度或口碑、近期动态、高管背景和风格、主要竞争对手等。
案例
一小哥们儿到宝洁应聘,表现尚可。面试结束环节,面试官问小哥们儿: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哥们儿讨好地问:“我很想知道,您是如何在联合利华坚持十多年的?”
面试官瞬间变脸:“我一天都没在联合利华工作过!”
小哥们儿的命运可想而知。
部门信息
部门在公司中的位置、业务情况、人员规模、部门组织架构、团队氛围(部门文化)、部门管理层情况等。
岗位信息
岗位信息包括岗位职责、汇报线(上级、隔级上级、下属人数等),以及岗位需求原因(新增或离职补充)。
对于新增岗位,有时候业务经理也不知道要什么人,岗位说明书也就写不清楚。有时候招聘经理安排业务经理面试不同风格和背景的求职者,使业务经理清楚到底想要什么人。这对求职者的影响是,面试流程可能较长,用人单位的标准也不好掌握。
对于新增岗位,应注意:
(1)为什么新增,期望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2)在面试你之前还面试过什么人?因为什么原因没有符合要求?
对于离职补充,更要提起注意,需要了解如下情况:
(1)前任为什么离职(岗),在这个岗位上做了多久,什么去向?
(2)有几个前任?都分别做了多长时间?
还记得《杜拉拉升职记》吗?小白领杜拉拉是行政和招聘出身,不知道动了哪根筋一门心思要做薪酬福利,不是这个职位就不去谈(在我看来,这个杜拉拉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市场)。当然找了很久都没有合适的,因为没有公司愿意聘请她这样背景的人做薪酬福利经理。正在山穷水尽的时候,突然一个公司要见她,而且很快上岗。杜拉拉同学还没高兴几天,就发现这个岗位是个大坑,是个离职补充,谁做这个职位都做不好。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天上不掉馅饼,掉下来也会砸晕你。
在我的招聘经历中,就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总结起来,无外乎两类:
类别1:岗位设置不合理,谁来谁死。
有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总部是投资公司,设置了组织发展经理,下面是非常独立的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有HR总监,都有成熟的体系和HR团队,根本不会听从总部指挥。所以,总部组织发展经理要做点事特别难,要看各个总监的脸色,这个岗位换人无数也没法解决这个问题。
类别2:上级难以相处,谁来谁死。
一家知名公司,在业界口碑不错,唯独有一个职位常年招聘:一个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总监。在这个岗位上的人,过不了半年就得离职。原因是这个岗位的上级非常挑剔,且缺乏对下属的尊重,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没人能受得了他。
面对这样的上级,你要提醒自己:我是普通人,不是超人,别人搞不定的,我也搞不定,还是敬而远之吧。
面试官信息
你要知道谁来面试你。你要根据面试官的岗位、教育背景、工作背景、个人风格、用人偏好等不同而有所准备。
面试官来自人力资源部,考核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工作意愿、工作动机、文化匹配度、智商、情商和逆商。他们往往不会过于关注专业能力。
面试官是业务经理,往往更看重专业能力,以及和团队的融合情况。
面试官是隔级上级,往往对专业能力不会花很多时间考察,可能看重综合素质、团队融合及人才梯队的建设。
面试官是同一部门的同事,可能关注的是专业能力,以及与同事相处的能力。
面试官是其他部门的同事,不用说,要看看是否可以跨部门配合了。
面试流程信息
了解面试流程的目的,一是对整个面试周期、顺序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通过面试流程侧面了解这家企业的管理风格。有件事情至今想起来,我还是很自责。
案例
我做猎头的第一年,还是个老“菜鸟”。我帮一家跨国公司找组织发展总监,推荐了一个很不错的候选人。我想当然地以为三次面试就可以了,也就没有问。谁想到三轮结束还有三轮:全球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要面试。候选人到第三轮结束本以为就确定了,一听还有三轮,开始不耐烦了。在我好说歹说下,候选人又被“蹂躏”了三次。六轮过后,客户说:总部觉得还有点不合适,先暂时放放吧。我一听脑袋就大了,真不知道如何向候选人解释。当我告诉候选人结果的时候,在电话里我都能感到她的愤怒:“你们早干什么去了,要是知道这么多轮面试,我就不去了!”

如果我提前知道要经过六轮面试,会告知候选人,让她有个心理准备,即使不被录用,也不会这么气愤了。当然,我更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引导客户合并面试轮次,减少到候选人可以接受的面试次数。
从面试流程,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蛛丝马迹。比如,一般技术类的岗位,人力资源部的面试官往往是在业务部门面试之后开始面试,这说明技术能力才是最被看重的,只要没有大的缺陷,如心理或性格存在问题、文化匹配度过差等,通常就不会通过面试。而第一轮遇到人力资源部的面试官,则表明这个岗位的综合能力更被看重。
案例
2015年我辅导过一个石油公司的安全经理,让她打探面试流程是什么。她回来告诉我:共三轮,分别是人力资源、业务部门和平级部门负责人。
我告诉她:“你在面试时,要将过往的跨部门沟通能力表现出来。”
她想了想说:“嗯,确实是这样的,这个岗位会涉及很多部门,跨部门沟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那么,到哪里了解这些信息呢?
(1)强大的互联网:百度(搜索、知道、贴吧、文库等)、网站新闻、股市信息、行业研究报告、微博、微信以及各种圈子。
(2)社交网络:通过朋友、校友、同事等渠道打探消息,这是最为真实的信息来源。
如果你想了解一家公司的文化,不妨到他们的前台走一趟,从来来往往的员工表情、着装和步伐,就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员工的状态了。要是你不嫌麻烦,还可以晚上去看看他们的加班情况。也许,你还可以坐在大堂旁边的咖啡馆,听听员工们的闲聊,或许找个面善的员工聊聊。
案例
有一年,我为电话中心招聘一个客户经理。面试时她告诉我,来之前以客户身份打过800电话了,她觉得好的地方是什么,哪些环节需要改善。她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对应聘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在面试官面前表现出很强的加盟意愿。所以,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她。

内容准备
内容准备包括:自己可能被问到的问题,能够体现能力的成就事件,自己要问的问题。(详见本章后文“面试问题的思考策略”一节)
案例
有一次,我到一家外企的软件研发中心做裁员现场支持,遇到一个先生,他一脸不耐烦地说:“我觉得你们职业顾问没什么用,你又不是搞技术的。”
我没有接茬,而是问他:“你目前工作上有什么安排吗?”
他说:“其实我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之前就投了简历出去,明天百度就让我去面试呢!”
于是我告诉他:“我觉得他们会考察你的适应性:从外企到民营企业的适应性、从传统IT到互联网的适应性,建议你准备表现你适应性的例子。” 他将信将疑。
第二天他主动打我电话说:“May, 真像你说的,他们确实关心这个问题,好在我听你的建议,做了准备。”

心理准备
面试的英文是“interview”,“inter”就是相互的意思,“view”就是看。所以,面试的过程就是相互看的过程。既然如此,就大可不必紧张。
在我负责招聘的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位候选人来应聘采购经理的职位,由我和总经理一起面试。在面试的过程中,他越来越紧张,紧张到手哆哆嗦嗦、说话结结巴巴,谈了不到十分钟,总经理就起身走了。
试想,这样的心理素质如何和供应商谈判?如何管理员工呢?
展现积极、自信的精神面貌,是面试成功的关键。
我经常看到有些离职员工还没有调整好心态,就着急应聘新的工作,仿佛失恋的人还没有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就要开始另一场不明不白的恋爱了。这样只会让你丧失机会或者做出错误的选择,因为没有哪个用人单位愿意接收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负能量的人;即便接受了,那这个单位也会充满负能量,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也许会发现走错了门。
案例
Eva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名校,毕业后在顶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工作六年。经过朋友介绍,Eva认识了我。Eva有双大眼睛,聪明可人。可能是因为刚生过小孩,有些发福。她告诉我,做咨询六年了,她想到企业里工作,从不同的视角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让职业生涯更加丰富。我很快帮她找到了离她家走路十分钟的某跨国公司的面试机会。
这个岗位的上级Maggie和我做过同事,相互的信任自不必说,因此两人很快见了面。本以为一切都非常顺利,但Maggie的反馈却出乎我的意料。Maggie说道:“她怎么反应有点慢呀,好像有些走神,我还说呢,名校的姑娘,不至于呀!”
这可让我一头雾水。我赶紧向Eva问个究竟。Eva无奈地说:“面试前一天晚上孩子折腾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都在咨询项目上,到下午五点面试的时候,脑子都不转了。”
我认真地问她:“你想去吗?”Eva重重地点头。
“那好,你给Maggie写封邮件吧,表达你的愿望和诚意。”于是,Eva发了封情真意切的邮件。
Eva的邮件深深地打动了Maggie,Maggie愿意再给她一次机会,让下属和Eva见上一面。
这次我特别嘱咐Eva: 面试时间一定要选在上午,这样可以表现出最佳状态。面试本来安排在下午,被她有礼貌地调整到了上午。最终,Eva成功获得了这次工作机会。
前言/序言

序1

与“折腾”一路前行的非典型HR
前几天Tina问我:“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描述职场中的你,会是哪个词?”我想了想,也许“折腾”是最适合不过了。折腾是我职业生涯的主旋律,也许大家心中的HR的形象是稳健的,与“折腾”不大相关,所以我自命是个非典型的HR。
1989年,我从北大法律系本科毕业,因为从来不曾想过未来做什么,也从来没觉得北大法律系这样的教育背景能带给我什么不一样的职业,我像一叶扁舟漂了近十年,从法学杂志的小编辑,到开发区管委会的小职员,再到一家国企的人事经理,东冲西撞,总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直到1999年1月11日,我撞进了联想,做了人力资源工作——我深爱的、令我的人生充满意义和价值的工作,一切才有了转变。
在联想集团工作了近八年,从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集团招聘经理,再到负责全国的销售培训工作,联想给了我广阔、自由的平台,让我撒开欢儿折腾,做了很多HR一辈子也不一定有机会做的事:将人员派遣制度引入公司,减少了未来低端人员刚性增长带给公司的风险;将无领导小组讨论、工作样本分析等人才测评工具应用到人才招聘中,让招聘手段更加丰富;改变了销售人员课堂培训的方式,以实战培训与晋升相结合的方式替代旧的培训方式,大大提高了销售培训的有效性……
在我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我辞职去了一家劳动法律咨询公司做顾问,那年我39岁。几乎没有人能理解我为什么离开,其实特别简单:如果当时我不离开联想,未来将再也没有勇气和能力离开了,职业生涯从此将没有不确定性,我不想做一只温水中的青蛙。真是“不折腾毋宁死”呀!
然后,一路折腾下去:三年劳动法律咨询顾问、一年民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四年猎头公司合伙人。再后来,毅然放弃猎头这个职业,做起了自由顾问:人才测评师、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顾问、清华大学职场相关课程兼职老师和职业教练。
虽然一路折腾,但我一直在人力资源这条大路上不停地行走。做猎头四年,浏览了几千份简历,见了上千个人;做职业顾问三年,辅导了几百个人,帮助他们在被战略性调整后重新开始生活;做EAP(企业员工帮助计划),一年陪伴200多位职场精英,帮助他们从困惑和压力中走出来;做清华老师三年,了解大学生的职业困惑,也有机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职场。
回过头来,感谢我这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个性,让我成为今天的自己:在政府、国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的工作经历,从企业人力资源和外部咨询顾问的视角,以心理咨询师、职业教练、人才测评师等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让我在帮助那些遇到职场困惑的人时,更能够感同身受,更能成为他们的好伙伴。如果不折腾,我可以像大学同学那样成为律师,但是折腾,让我看到了那么多不同的职业发展历程,能帮到更多的人,这让我的生命充满更多意义。
我不喜欢教育人,不喜欢给别人灌心灵鸡汤,只是希望通过这本书中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让你看到别人身上的自己,从而调动自己的智慧,发现自己的各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并把自己放到通往前方的路上,一路向前。
好吧,让我这个爱折腾的非典型HR和理性智慧的Tina作为你的向导,带着你看看职场中的风景,看看大家走过的路。


李梅

序2

寻找内心的声音

业生涯30年,你希望如何度过?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电影《非诚勿扰2》,其中的一个场景——人生告别会,总让我无限感慨。
现在,随我一起闭上眼睛,一起畅想未来,想想在你60岁职场谢幕时,你希望自己以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形象出现。你头脑中出现的场景是什么?那个画面是什么?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我走进了许多梦想中的全球500强企业,在企业重组、变革管理的时候,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就面对变革中的职业生涯管理提供咨询和辅导。几百场的讲座,近千人的一对一职业咨询,我发现无论是位高权重的高层管理者,还是一线的员工,在职业转型期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无奈。
案例
我曾经服务过的一个客户来自某全球500强,她36岁,专科毕业,14年的就业经历,是第三次跳槽来到目前这家公司,担任一个事业部的秘书。在这家公司她已经工作了十年,因为部门要被整体裁撤,她要重新找工作。
辅导过程中她提到“那我换工作,工资至少要增加20%吧”,对此我很惊讶,因为她们的工资水平已经高于就业市场同类岗位20%,即使在外企也是偏高的。之后,我们的交流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开始的:
“那你觉得做一个秘书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秘书需要几年?”
“大学毕业生经过几年就可以达到你现在的水平?”
“你独特的优势是什么?”
经过30多分钟的对话,她开始很现实地考虑到,“我英语不好,这些年重复机械地工作着,能力也没有什么提升,那我可能要做好降低20%的准备”。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信息产业革命将这种状况推到了极致,每个企业也在这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变革,可以说没有一份工作是稳定的“铁饭碗”,那我们每一位在职场打拼的员工该如何思索、探讨属于自己的职业历程呢?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也走进了高校,为MBA、研究生等提供职业生涯管理的系列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在全国一流的院校,也有许多研究生不知道毕业后该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不知道该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在研究生期间,他们隔两三个月就盲目地变换实习的工作岗位或组织,可还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职业生涯的起点虽然不能决定我们的职业生涯的终点,但是正确的选择会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获得更多的职业快乐感和成就感。那如何去找到内在的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呢?
学会如何探索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优势,如何了解和自己的职业愿景匹配的就业信息,是在职业生涯起步、提升和转型等期间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我们的足迹不可能遍布每一个高校、每一家企业,也不可能有机会为每一个面临职业转型的人提供面对面的辅导和帮助,那就通过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案例),和处于职业探索、职业找寻或职业成长阶段的你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让你知道如何系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配以各种测评工具,让大家有方法、有步骤地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职业旅程。
本书将按下图所示的思路和大家一起探索,寻找我们内心的声音,发现真实的自己,并寻找可行的路径。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发现:
至少一个很像自己的故事;
至少一个自己关注的问题;
至少一个可以自我评估的工具;
至少一个自我教练的方法;
思维导图帮你系统了解每部分内容,加深记忆。


沐兰(Tina)
序1





与“折腾”一路前行的非典型HR

几天Tina问我:“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描述职场中的你,会是哪个词?”我想了想,也许“折腾”是最适合不过了。折腾是我职业生涯的主旋律,也许大家心中的HR的形象是稳健的,与“折腾”不大相关,所以我自命是个非典型的HR。
1989年,我从北大法律系本科毕业,因为从来不曾想过未来做什么,也从来没觉得北大法律系这样的教育背景能带给我什么不一样的职业,我像一叶扁舟漂了近十年,从法学杂志的小编辑,到开发区管委会的小职员,再到一家国企的人事经理,东冲西撞,总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直到1999年1月11日,我撞进了联想,做了人力资源工作——我深爱的、令我的人生充满意义和价值的工作,一切才有了转变。
在联想集团工作了近八年,从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集团招聘经理,再到负责全国的销售培训工作,联想给了我广阔、自由的平台,让我撒开欢儿折腾,做了很多HR一辈子也不一定有机会做的事:将人员派遣制度引入公司,减少了未来低端人员刚性增长带给公司的风险;将无领导小组讨论、工作样本分析等人才测评工具应用到人才招聘中,让招聘手段更加丰富;改变了销售人员课堂培训的方式,以实战培训与晋升相结合的方式替代旧的培训方式,大大提高了销售培训的有效性……
在我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我辞职去了一家劳动法律咨询公司做顾问,那年我39岁。几乎没有人能理解我为什么离开,其实特别简单:如果当时我不离开联想,未来将再也没有勇气和能力离开了,职业生涯从此将没有不确定性,我不想做一只温水中的青蛙。真是“不折腾毋宁死”呀!
然后,一路折腾下去:三年劳动法律咨询顾问、一年民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四年猎头公司合伙人。再后来,毅然放弃猎头这个职业,做起了自由顾问:人才测评师、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顾问、清华大学职场相关课程兼职老师和职业教练。
虽然一路折腾,但我一直在人力资源这条大路上不停地行走。做猎头四年,浏览了几千份简历,见了上千个人;做职业顾问三年,辅导了几百个人,帮助他们在被战略性调整后重新开始生活;做EAP(企业员工帮助计划),一年陪伴200多位职场精英,帮助他们从困惑和压力中走出来;做清华老师三年,了解大学生的职业困惑,也有机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职场。
回过头来,感谢我这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个性,让我成为今天的自己:在政府、国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的工作经历,从企业人力资源和外部咨询顾问的视角,以心理咨询师、职业教练、人才测评师等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让我在帮助那些遇到职场困惑的人时,更能够感同身受,更能成为他们的好伙伴。如果不折腾,我可以像大学同学那样成为律师,但是折腾,让我看到了那么多不同的职业发展历程,能帮到更多的人,这让我的生命充满更多意义。
我不喜欢教育人,不喜欢给别人灌心灵鸡汤,只是希望通过这本书中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让你看到别人身上的自己,从而调动自己的智慧,发现自己的各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并把自己放到通往前方的路上,一路向前。
好吧,让我这个爱折腾的非典型HR和理性智慧的Tina作为你的向导,带着你看看职场中的风景,看看大家走过的路。


李梅

序2





寻找内心的声音

业生涯30年,你希望如何度过?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电影《非诚勿扰2》,其中的一个场景——人生告别会,总让我无限感慨。
现在,随我一起闭上眼睛,一起畅想未来,想想在你60岁职场谢幕时,你希望自己以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形象出现。你头脑中出现的场景是什么?那个画面是什么?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我走进了许多梦想中的全球500强企业,在企业重组、变革管理的时候,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就面对变革中的职业生涯管理提供咨询和辅导。几百场的讲座,近千人的一对一职业咨询,我发现无论是位高权重的高层管理者,还是一线的员工,在职业转型期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无奈。
案例
我曾经服务过的一个客户来自某全球500强,她36岁,专科毕业,14年的就业经历,是第三次跳槽来到目前这家公司,担任一个事业部的秘书。在这家公司她已经工作了十年,因为部门要被整体裁撤,她要重新找工作。
辅导过程中她提到“那我换工作,工资至少要增加20%吧”,对此我很惊讶,因为她们的工资水平已经高于就业市场同类岗位20%,即使在外企也是偏高的。之后,我们的交流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开始的:
“那你觉得做一个秘书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秘书需要几年?”
“大学毕业生经过几年就可以达到你现在的水平?”
“你独特的优势是什么?”
经过30多分钟的对话,她开始很现实地考虑到,“我英语不好,这些年重复机械地工作着,能力也没有什么提升,那我可能要做好降低20%的准备”。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信息产业革命将这种状况推到了极致,每个企业也在这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变革,可以说没有一份工作是稳定的“铁饭碗”,那我们每一位在职场打拼的员工该如何思索、探讨属于自己的职业历程呢?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也走进了高校,为MBA、研究生等提供职业生涯管理的系列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在全国一流的院校,也有许多研究生不知道毕业后该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不知道该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在研究生期间,他们隔两三个月就盲目地变换实习的工作岗位或组织,可还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职业生涯的起点虽然不能决定我们的职业生涯的终点,但是正确的选择会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获得更多的职业快乐感和成就感。那如何去找到内在的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呢?
学会如何探索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优势,如何了解和自己的职业愿景匹配的就业信息,是在职业生涯起步、提升和转型等期间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我们的足迹不可能遍布每一个高校、每一家企业,也不可能有机会为每一个面临职业转型的人提供面对面的辅导和帮助,那就通过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案例),和处于职业探索、职业找寻或职业成长阶段的你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让你知道如何系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配以各种测评工具,让大家有方法、有步骤地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职业旅程。
本书将按下图所示的思路和大家一起探索,寻找我们内心的声音,发现真实的自己,并寻找可行的路径。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发现:
至少一个很像自己的故事;
至少一个自己关注的问题;
至少一个可以自我评估的工具;
至少一个自我教练的方法;
思维导图帮你系统了解每部分内容,加深记忆。


沐兰(Tina)





规格参数

品牌 京东图书
出版时间 2015-12-01
品牌属地 中国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1263440
版次 1
页数 244
印刷时间 2015-12-01
包装 平装
著者 李梅,沐兰
用纸 胶版纸

免责声明

产品价格、包装、规格等信息如有调整,恕不另行通知。我们尽量做到及时更新产品信息,但请以收到实物为准。使用产品前,请始终阅读产品随附的标签、警告及说明。

查看详情
加入收藏
{{ $isZh ? coupon.coupon_name_sub : coupon.coupon_ename_sub | formatCurrency }}
{{__("Buy Directly")}} {{ itemCurrency }}{{ item.directly_price }}
数量
{{ quantity }}
{{ instockMsg }}
{{ limitText }}
{{buttonTypePin == 3 ? __("Scan to view more PinGo") : __("Scan to stat")}}
由 京东图书 销售
送至
{{ __("Ship to United States only") }}
满$69免运费
正品保证

已加入购物车

继续逛逛

为你推荐

{{ item.brand_name }}

{{ item.item_name }}

{{ item.currency }}{{ item.market_price }}

{{ item.currency }}{{ item.unit_price }}

{{ item.currency }}{{ item.unit_price }}

优惠券

{{ coupon.coupon_name_new | formatCurrency }}
领取 已领取 已领完
{{ getCouponDescStr(coupon) }}
{{ coupon.use_time_desc }}
即将过期: {{ formatTime(coupon.use_end_time) }}

分享给好友

取消

亚米礼卡专享价

使用礼卡支付即可获得礼卡专享价

规则说明

礼卡专享价是部分商品拥有的特殊优惠价格;

购买礼卡专享价商品时,若在结算时使用电子礼卡抵扣支付,且礼卡余额足够支付订单中所有礼卡专享价商品的专享价总和,则可以启用礼卡专享价;

不使用礼卡支付,或礼卡余额不满足上一条所述要求时,将无法启用礼卡专享价,按照普通售价计算,但您仍然可以购买这些商品;

在购买礼卡专享价商品时,若余额不足,可以在购物车或结算页中点击“充值”按钮对礼卡进行购买和充值;

商品若拥有礼卡专享价,会显示“专享”的特殊价格标记;

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礼卡专享价相关规则最终解释权归亚米所有。

由 亚米 销售

服务保障

Yami 满$49免运费
Yami 无忧退换
Yami 从美国发货

配送信息

  • 美国

    标准配送 $5.99(不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最终价满$49免运费

    本地配送$5.99(加州,纽约州,新泽西,麻省和宾夕法尼亚,以上州部分地区);最终价满$49免运费

    两日达(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运费$19.99起

退换政策

亚米网希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优秀的售后服务,让所有人都能放心在亚米购物。亚米自营商品在满足退换货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收到包裹的30天之内退换商品(食品因商品质量问题7天内可退换;为了确保每位客户都能获得安全和高质量的商品,对于美妆类产品,一经开封或使用即不提供退款或退货服务,质量问题除外;其他特殊商品需联系客服咨询)。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查看详情

由 亚米 销售

亚米电子礼品卡使用规则

若购买时选择自动充值,订单完成后礼卡将自动充值到您的账户中;

若购买时选择发送邮件,订单完成后系统将自动发送卡号和密码到您填写的邮箱;

发送邮件时,任何用户均可使用邮件中的卡号密码进行礼卡充值,请妥善保管邮件信息。

如接收邮件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发送邮件时,若礼卡没有被兑换,可以补发邮件。若已经被其他用户兑换,则无法补偿;

亚米网电子礼卡可用于购买自营或第三方商品;

亚米网电子礼卡没有有效期限制,长期有效;

亚米网电子礼卡的金额,可分多次使用;

亚米网电子礼卡业务规则,最终解释权归亚米网所有。

退换政策

已消费的电子礼卡不支持退款。

京东图书 销售

服务保障

Yami 满$49免运费
Yami 最优售后
Yami 美国本土发货

配送信息

  • 美国

    标准配送 $5.99(不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最终价满$49免运费

    本地配送$5.99(加州,纽约州,新泽西,麻省和宾夕法尼亚,以上州部分地区);最终价满$49免运费

    两日达(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运费$19.99起

退换政策

提供30天内退还保障。产品需全新未使用原包装内,并附有购买凭据。产品质量问题、或错发漏发等,由商家造成的失误,将进行补发,或退款处理。其它原因需退货费用由客户自行承担。

由 京东图书 销售

服务保障

Yami 跨店满$69免运费
Yami 30天退换保障

亚米-中国集运仓

由亚米从中国精选并集合各大优秀店铺的商品至亚米中国整合中心,合并包裹后将一次合包跨国邮寄至您的地址。跨店铺包邮门槛低至$69。您将在多商家集合提供的广泛选品中选购商品,轻松享受跨店铺包邮后的低邮费。

退换政策

提供30天内退换保障。产品需在全新未使用的原包装内,并附有购买凭据。产品质量问题、错发、或漏发等由商家造成的失误,将进行退款处理。其它原因造成的退换货邮费客户将需要自行承担。由于所有商品均长途跋涉,偶有简易外包压磨等但不涉及内部质量问题者,不予退换。

配送信息

亚米中国集运 Consolidated Shipping 运费$9.99(订单满$69 包邮)

下单后2个工作日中国商家发货,所有包裹抵达亚米中国整合中心(除特别情况及中国境内个别法定节假日外)会合并包裹后通过UPS发往美国。UPS从中国发货后到美国境内的平均时间为10个工作日左右,根据直发单号可随时跟踪查询。受疫情影响,目前物流可能延迟5天左右。包裹需要客人签收。如未签收,客人须承担包裹丢失风险。

由 京东图书 销售

服务保障

满$69免运费
正品保证

配送信息

Yami Consolidated Shipping 运费$9.99(订单满$69包邮)


下单后1-2个工作日内发货。 物流时效预计7-15个工作日。 如遇清关,交货时间将延长3-7天。 最终收货日期以邮政公司信息为准。

积分规则

不参加任何折扣活动以及亚米会员积分制度。

退换政策

提供30天内退还保障。产品需全新未使用原包装内,并附有购买凭据。产品质量问题、或错发漏发等,由商家造成的失误,将进行补发,或退款处理。其它原因需退货费用由客户自行承担。

Yami

下载亚米应用

返回顶部

为你推荐

品牌故事

京东图书

为您推荐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评论{{'('+ commentList.posts_count + ')'}}

分享你的感受,帮助更多用户做出选择。

写评论
{{ totalRating }} 写评论
  • {{i}}星

    {{i}}星

    {{ parseInt(commentRatingList[i]) }}%

Yami Yami
{{ comment.user_name }}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comment.content }}

Yami
查看更多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购买 {{groupData}}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reply_count }} {{comment.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Yami Yami
{{ comment.user_name }}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comment.content }}

Yami
查看更多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购买 {{groupData}}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reply_count }} {{comment.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暂无符合条件的评论

评论详情

Yami Yami

{{ showTranslate(commentDetails) }}收起

{{ strLimit(commentDetails,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commentDetails.content }}

Yami
查看更多

{{ formatTime(commentDetails.in_dtm) }} 已购买 {{groupData}}

{{ commentDetails.likes_count }} {{ commentDetails.likes_count }} {{ commentDetails.reply_count }} {{commentDetails.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请输入内容

回复{{'(' + replyList.length + ')'}}

Yami Yami

{{ showTranslate(reply) }}收起

{{ strLimit(reply,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reply.reply_content }}

{{ formatTime(reply.reply_in_dtm) }}

{{ reply.reply_likes_count }} {{ reply.reply_likes_count }} {{ reply.reply_reply_count }} {{reply.reply_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请输入内容

取消

End

发表评论
商品评分

请输入评论

  • 一个好的昵称,会让你的评论更受欢迎!
  • 修改了这里的昵称,个人资料中的昵称也将被修改。
感谢你的评论
你的好评可以帮助我们的社区发现更好的亚洲商品。

举报

取消

确认删除该评论吗?

取消

京东图书

查看全部
京东图书

IDA Pro权威指南(第2版)

$39.98
京东图书 销售
京东图书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罪与罚

1
$20.02
京东图书 销售
京东图书

沙丘

$38.06
京东图书 销售
京东图书

人间失格

1
$17.15
京东图书 销售
京东图书

小婴孩:早识300字

3
$15.67
京东图书 销售

历史浏览

品牌故事

京东图书

{{email ? __('Got it!') : __('Restock Alert')}}

我们将在商品到货后第一时间通知你。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