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lerTotalView > 1 ? __("sellers", {number: sellerTotalView}) : __("seller", {number: sellerTotalView}) }}, {{numTotalView > 1 ? __("items", {number: numTotalView}) : __("item", {number: numTotalView}) }}
免运费
Yami

Nickname

请告诉我们怎么更好地称呼你

更新你的名字
账户 订单 收藏
{{ inviteNavTitle }}
退出登录

切换配送区域

不同区域的库存和配送时效可能存在差异.

历史邮编

{{email ? __('Got it!') : __('Restock Alert')}}

我们将在商品到货后第一时间通知你。

取消
Yami

京东图书

加缪短篇小说集

{{buttonTypePin == 3 ? __("Scan to view more PinGo") : __("Scan to start")}}

加缪短篇小说集

{{__(":people-members", {'people': item.limit_people_count})}}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 itemCurrency }}{{ item.invalid_price }} {{ itemDiscount }}
后结束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 itemCurrency }}{{ priceFormat(item.valid_price / item.bundle_specification) }}/{{ item.unit }}
{{ itemDiscount }}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 itemCurrency }}{{ priceFormat(item.valid_price / item.bundle_specification) }}/{{ item.unit }} {{ itemCurrency }}{{ item.invalid_price }} {{itemDiscount}}
{{ itemCurrency }}{{ item.valid_price }}
后结束促销
后开始秒杀 后结束秒杀
{{ getSeckillDesc(item.seckill_data) }}
{{ __( "Pay with Gift Card to get sale price: :itemCurrency:price", { 'itemCurrency' : itemCurrency, 'price' : (item.giftcard_price ? priceFormat(item.giftcard_price) : '0.00') } ) }} ({{ itemCurrency }}{{ priceFormat(item.giftcard_price / item.bundle_specification) }}/{{ item.unit }}) 详情
商品有效期

已下架

当前地址无法配送
已售完

商品描述

展开全部描述
编辑推荐

1.加缪在戏剧、长篇小说和哲学领域均成就斐然,是“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存在主义文学大师,但是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却是他的短篇小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对他的《局外人》《堕落》等中短篇有非常精彩的评价。

2.加缪是20世纪少有的自觉追求风格的作家。他追求一种“高贵的风格”,一种蕴含着人的尊严和骄傲的风格。《纽约时报》称加缪的小说:“这是从战后混乱中冒出来的少有的文学之声,充满既和谐又有分寸的人道主义声音。”

3.加缪的小说不趋时,不媚俗,不以艰深文浅陋,却蕴藏着发现不断、挖掘不尽的艺术技巧。譬如《局外人》,有荒诞,有含混,也有讽刺,只要“读者不固执地追求仅的理解,则作品将变成一个含义深远的多面体”;又如《流放与王国》,以六种小说技巧表达一个“流放”的主题。

4.本书是加缪中短篇小说全集,法语知名翻译家李玉民、郭宏安译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加缪短篇小说全集,包括他的代表作《局外人》《堕落》《流放与王国》。

《局外人》通过两个部分,塑造了默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小说第一部分接二连三发生的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却变成第二部分司法机构致默尔索于死地的决定性呈堂证因。《局外人》充分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默尔索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不近人情,实则正是他用来抗击这个荒谬世界的武器。

《堕落》主人公克拉芒斯是一位试图把法官和忏悔者融为一体的律师,在一家叫“墨西哥城”的酒吧间里,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他的对话者很奇特。从他的口气中,我们可以推测他在与人对话,然而,却听不见他的声音,这是一位既在场又隐蔽的对话者。他自认在道德上有罪,却依然试图保持高高在上的审判姿态,在负罪感和骄傲造成的困境中苦苦挣扎,找不到出路。

《流放与王国》包括六个短篇:《偷情的女人》《叛逆者》《缄默的人》《来客》《约拿斯》和《生长的石头》。主题只有一个,即流放,但作者却运用了六种小说技巧处理了六种流放的方式。《流放与王国》并不是人们通常习见的那种汇集——若干不相连属的作品的小说集,而是一个有联系、有不同侧面的整体。加缪所采用的不同的小说技巧都是为这个整体服务的,并在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上各有侧重,有时又有交替重合。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早年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和古典文学,后从事戏剧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二战后,积极投入到文学创作中。1960年,加缪自普罗旺斯去巴黎途中遭遇车祸去世,年仅47岁。

加缪是“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存在主义文学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误会》《卡利古拉》《戒严》《正义》《鼠疫》《局外人》《西西弗神话》等。

精彩书评

★卡夫卡唤起的是怜悯和恐惧,乔伊斯唤起的是钦佩,普鲁斯特和安德烈·纪德唤起的是敬意,但除了加缪以外,我想不起还有其他现代作家能唤起爱。他死于1960年,他的死让整个文学界感到是一种个人损失。

——美国图书奖获得者 苏珊·桑塔格

★他(加缪)在本世纪(20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自继承着源远流长的醒世文学,他怀着顽强、严格、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了胜负难卜的宣战。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萨特

★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这位从小在北非贫民窟长大的作家,因父亲战死疆场,故从少年起贫穷与死亡的阴影就与他相伴,这使他更能深切地体会人生的荒谬与荒诞,以至于无论他的作品还是现实人生,始终都与荒诞在做斗争,并因荒诞而获诺奖。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李鸣生

★整个小说(《局外人》),加缪写得冷静至极,从始至终不显露一点激动情绪。语言丝毫不露声色,多用短句,几乎看不出人物的思考,甚至有些罗嗦,但所有的细节都有意义——始终都是冷静与克制,将作者的情感和情绪控制得牢牢的,简直密不透风。

——马原

目录

局外人
第一部
第二部
堕落
流放与王国
偷情的女人
叛逆者
缄默的人
来客
约拿斯或工作中的艺术家
生长的石头

精彩书摘

局外人

第一部

妈妈今天死了。也许是昨天,我还真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发来的电报:“母去世。明日葬礼。敬告。”这等于什么也没有说。也许就是昨天。

养老院坐落在马伦戈,距阿尔及尔八十公里的路程。我乘坐两点钟的长途汽车,这个下午就能抵达,也就赶得上夜间守灵,明天傍晚就可以返回了。我跟老板请了两天假,有这种缘由,他无法拒绝。看样子他不大高兴,我甚至对他说了一句:“这又不怪我。”他没有搭理。想来我不该对他这样讲话。不管怎样,我没有什么可道歉的,倒是他应该向我表示哀悼。不过,到了后天,他见我戴了孝,就一定会对我有所表示。眼下,权当妈妈还没有死。下葬之后就不一样了,那才算定案归档,整个事情就会披上更为正式的色彩。

我上了两点钟的长途汽车。天气很热。我一如往常,在塞莱斯特饭馆吃了午饭。所有人都非常为我难过,而塞莱斯特还对我说:“人只有一个母亲。”我走时,他们都送我到门口。我有点儿丢三落四,因为我还得上楼,去埃马努埃尔家借黑领带和黑纱。几个月前他伯父去世了。

怕误了班车,我是跑着去的。这样匆忙,跑得太急,再加上旅途颠簸和汽油味,以及道路和天空反光,恐怕是这些缘故,我才昏昏沉沉,差不多睡了一路。我醒来时,发觉靠到一名军人身上,而他朝我笑了笑,问我是否来自远方。我“嗯”了一声,免得说话了。

从村子到养老院,还有两公里路,我徒步前往。我想立即见妈妈一面。可是门房对我说,先得见见院长。而院长碰巧正有事儿,我只好等了一会儿。在等待这工夫,门房一直说着话,随后我见到了院长:他在办公室接待了我。院长是个矮小的老者,身上佩戴着荣誉团勋章。他那双明亮的眼睛打量着我,然后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弄得我不知该如何抽回来。他查了一份档案材料,对我说道:“默尔索太太三年前住进本院。您是她唯一的赡养者。”听他的话有责备我的意思,我就开始解释。不过,他打断了我的话:“您用不着解释什么,亲爱的孩子。我看了您母亲的档案。您负担不了她的生活费用。她需要一个人看护。而您的薪水不高。总的说来,她在这里生活,更加称心如意些。”我附和道:“是的,院长先生。”他又补充说:“您也知道,她在这里有朋友,是同她的年岁相仿的人。她跟他们能有些共同兴趣,喜欢谈谈从前的时代。您还年轻,跟您在一起,她会感到烦闷的。”

这话不假。妈妈在家那时候,从早到晚默不作声,目光不离我的左右。她住进养老院的头些日子,还经常流泪。但那是不习惯。住了几个月之后,再把她接出养老院,她还会哭天抹泪,同样是不习惯了。这一年来,我没有怎么去养老院探望,也多少是这个原因。当然也是因为,去探望就得占用我的星期天——还不算赶长途汽车、买车票以及步行两个小时。

院长还对我说了些话,但是我几乎充耳不闻了。最后他又对我说:“想必您要见见母亲吧。”我什么也没有讲,就站起身来,他引领我出了门,在楼梯上,他又向我解释:“我们把她抬到我们这儿的小小停尸间了,以免吓着其他人。养老院里每当有人去世,其他人两三天都惶惶不安。这就给服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我们穿过一座院落,只见许多老人三五成群在聊天。在我们经过时,他们就住了口,等我们走过去,他们又接着交谈。低沉的话语声,就好像鹦鹉在聒噪。到了一幢小房门前,院长就同我分了手:“失陪了,默尔索先生。有什么事儿到办公室去找我。原则上,葬礼定在明天上午十点钟。我们考虑到,这样您就能为亡母守灵了。最后再说一句:您母亲似乎常向伙伴们表示,希望按照宗教仪式安葬。我已经全安排好了,不过,还是想跟您说一声。”我向他表示感谢。妈妈这个人,虽说不是无神论者,可是生前从未顾及过宗教。

我走进去。堂屋非常明亮,墙壁刷了白灰,顶上覆盖着玻璃天棚。厅里摆放着几把椅子和几个呈X形的支架。正中央两个支架上放着一口棺木,只见在漆成褐色的盖子上,几根插进去尚未拧紧的螺丝钉亮晶晶的,十分显眼。一个阿拉伯女护士守在棺木旁边,她身穿白大褂,头戴色彩艳丽的方巾。

这时,门房进来了,走到我身后。估计他是跑来的,说话还有点儿结巴:“棺木已经盖上了,但我得拧出螺丝,好让您看看她。”他走近棺木,却被我拦住了。他问我:“您不想见见?”我回答说:“不想。”他也就打住了,而我倒颇不自在了,觉得自己不该这么说。过了片刻,他瞧了瞧我,问道:“为什么呢?”但是并无责备之意,看来是想问一问。我说道:“我也不清楚。”于是,他捻着白胡子,眼睛也不看我,郑重说道:“我理解。”他那双浅蓝色眼睛很漂亮,脸色微微红润。他搬给我一把椅子,自己也稍微靠后一点儿坐下。女护士站起身,朝门口走去。这时,门房对我说:“她患了硬性下疳下疳即性病,分硬性和软性。硬性下疳是梅毒初期,生殖器、舌、唇、鼻等形成溃疡,而病灶底部坚硬而不痛。。”我听不明白,便望了望女护士,看到她头部眼睛下方缠了一圈绷带,齐鼻子的部位是平的。看她的脸,只能见到白绷带。

等护士出去之后,门房说道:“失陪了。”不知我做了什么手势,他就留下来,站在我身后。身后有人让我不自在。满室灿烂的夕照。两只大胡蜂嗡嗡作响,撞击着玻璃天棚。我感到上来了睡意。我没有回身,对门房说:“您到这儿做事很久了吧?”他接口答道:“五年了。”就好像他一直等我问这句话。

接着,他又絮叨了半天。当初若是有人对他说,他最后的归宿就是在马伦戈养老院当门房,他准会万分惊诧。现在他六十四岁了,还是巴黎人呢。这时,我打断了他的话:“哦,您不是本地人?”随即我就想起来,他引我到院长办公室之前,就对我说起过我妈妈。他曾对我说,务必尽快下葬,因为平原地区天气很热,这个地方气温尤其高。那时他就告诉了我,从前他在巴黎生活,难以忘怀。在巴黎,守在死者身边,有时能守上三四天。这里却刻不容缓,想想怎么也不习惯,还没有回过神儿来,就得去追灵车了。当时他妻子还说他:“闭嘴,这种事情不该对先生讲。”老头子红了脸,连声道歉。我赶紧给解围,说道:“没什么,没什么。”我倒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也很有趣。

在小陈尸间里,他告诉我,由于贫困,他才进了养老院。他自觉身板硬朗,就主动请求当了门房。我向他指出,其实他也是养老院收容的人。他矢口否认。他说话的方式,已经让我感到惊讶了:他提起住在养老院的人,总是称为“他们”“其他人”,偶尔也称“那些老人”,而其中一些人年龄并不比他大。自不待言,这不是一码事儿。他是门房,在一定程度上,他有权管理他们。

这时,女护士进来了。天蓦地黑下来。在玻璃顶棚上面,夜色很快就浓了。门房打开灯了,灯光突然明亮,晃得我睁不开眼睛。他请我去食堂吃晚饭。可是我不饿。于是他主动提出,可以给我端来一杯牛奶咖啡。我很喜欢喝牛奶咖啡,也就接受了。不大工夫,他就端来了托盘。我喝了咖啡,又想抽烟,但是不免犹豫,不知道在妈妈的遗体旁边是否合适。我想了想,觉得这不算什么。我递给门房一支香烟,我们便抽起烟来。

过了片刻,他对我说:“要知道,您母亲的那些朋友,也要前来守灵。这是院里的常规。我还得去搬几把椅子来,煮些清咖啡。”我问他能否关掉一盏灯。强烈的灯光映在白墙上,容易让我困倦。他回答我说不可能。电灯就是这样安装的,要么全开,要么全关。于是,我就不怎么注意他了。他出出进进,摆好几把椅子,还在一把椅子上放好咖啡壶,周围套放着一圈杯子。继而,他隔着妈妈,坐到我的对面。女护士则坐在里端,背对着我。看不见她在做什么,但是从她的手臂动作来判断,估计她在打毛线。厅堂里很温馨,我喝了咖啡,觉得身子暖暖的,从敞开的房门,飘进夜晚和花卉的清香。想必我打了一个盹儿。

我是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弄醒了。合上眼睛,我倒觉得房间白森森的,更加明亮了。面前没有一点阴影,每个物体、每个突角、所有曲线,轮廓都那么分明,清晰得刺眼。恰好这时候,妈妈的朋友们进来了。共有十一二个人,他们在这种晃眼的灯光中,静静地移动,落座的时候,没有一把椅子发出吱咯的声响。我看任何人也没有像看他们这样,他们的面孔,或者他们的衣着,无一细节漏掉,全看得一清二楚。然而,我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而且不怎么相信他们真实存在。几乎所有女人都系着围裙,扎着腰带,鼓鼓的肚腹更显突出了。我还从未注意过,老妇人的肚腹能大到什么程度。老头子几乎个个精瘦,人人拄着拐杖。他们的脸上令我深感惊异的是,我看不见他们的眼睛,只在由皱纹构成的小巢里见到一点暗淡的光亮。他们坐下之后,大多数人瞧了瞧我,拘谨地点了点头,嘴唇都瘪进牙齿掉光的嘴里,让我闹不清他们是向我打招呼,还是面部肌肉抽搐一下。我情愿相信他们那是跟我打招呼。这时我才发觉,他们全坐到我对面,围了门房一圈儿,一个个摇晃着脑袋。一时间,我有一种可笑的感觉:他们坐在那里是要审判我。

过了片刻,一个老妇人开始哭泣。她坐在第二排,被前面一个女伴挡住,我看不清楚。她小声号哭,很有节奏,让我觉得她永远也不会停止。其他人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他们都很颓丧,神情黯然,默默无语。他们的目光注视棺木,或者他们的拐杖,或者随便什么东西,而且目不转睛。那老妇人一直在哭泣。我很奇怪不认识她,真希望她不要再哭了,可是又不敢跟她说。门房俯近身去,对她说了什么,但是她摇了摇头,咕哝了两句话,又接着哭泣,还是原来的节奏。于是,门房过到我这边来,坐到我旁边。过了好半天,他才向我说明情况,但是并不正面看我:“她同您的母亲关系非常密切。她说您母亲是她在这里唯一的朋友,现在她一个朋友也没有了。”

我们就这样待了许久。那女人欷歔哭泣之声间歇拉长,但是还抽噎得厉害,终于住了声。我不再困倦了,只是很疲惫,腰酸背痛。现在,所有这些人都沉默了,而这种静默让我难以忍受。只是偶尔听到一种特别的声音,却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时间一长,我终于猜测出来,有几个老人在咂巴口腔,发出这种奇怪的啧啧声响。他们本人并没有怎么觉察,全都陷入沉思了。我甚至有这种感觉,躺在他们中间的这位死者,在他们看来毫无意义。现在想来,那是一种错觉。

我们都喝了门房倒的咖啡。后来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一夜过去了。现在想起来,一时间我睁开眼睛,看见所有老人都缩成一团在睡觉,只有一个例外:他下巴颏儿托在拄着拐杖的手背上,两眼直直地看着我,就好像单等我醒来似的。继而,我又睡着了。我醒来是因为腰越来越酸痛了。晨曦悄悄爬上玻璃顶棚。稍过一会儿,一位老人醒来,咳嗽了老半天。他往方格大手帕上吐痰,每吐一口,就好像硬往外掏似的。他把其他人都闹腾醒了,门房说他们该走了。他们都站起身。这样不舒服地守了一夜,他们都面如土灰。令我大大惊奇的是,他们走时,都挨个跟我握手——这一夜我们虽然没有交谈一句话,一起度过似乎促使我们亲近了。

我很疲倦。门房带我去他的住处,我得以稍洗漱了一下,还喝了味道很好的牛奶咖啡。我从他那儿出来,天已大亮了。在马伦戈与大海之间的山丘上方,天空一片红霞。海风越过山丘,送来一股盐味。看来是一个晴好的天气。我很久没有到乡间走走了,如果没有妈妈的丧事,我能去散散步会感到多么惬意。

可是,我却在院子里一棵梧桐树下等待。不过,我呼吸着泥土的清新气息,便消除了困意。我想到办公室的同事们,此刻他们起了床,准备去上班:对我而言,这一时刻总是最难受的。我还略微考虑了一下这些事儿,但是楼房里响起一阵钟声让我分了神。窗户里传出一阵忙乱的声响,随后又全肃静下来。太阳渐渐升高,开始晒热我的双脚了。门房穿过院子,来对我说,院长要见我。我走进院长办公室,他让我在好几份单据上签了字。我看到他穿上黑色礼服、长条纹裤子。他拿起电话,插空询问我:“殡仪馆的人到了有一会儿了。我要请他们来合棺。合棺之前,您想不想再看您母亲最后一眼?”我说不必了。于是他压低声音,在电话里吩咐道:“费雅克,告诉那些人可以去做了。”

然后,他对我说要参加葬礼,我向他表示感谢。他坐到办公桌后面,交叉起两条短腿。他事先向我打招呼,送葬的只有我和他两个人,再加上出勤的女护士。原则上,院里的老人都不准参加葬礼,他只是让他们守灵。“这是个人道的问题。”他强调说。不过这一次,他准许妈妈的一位老友,托马斯·佩雷兹去送葬。说到这里,院长微微一笑,对我说道:“您也理解,这种感情带点儿孩子气。他和您母亲还真的总相陪伴,不大离开。养老院里的人都开他们玩笑,对佩雷兹说:‘那是您的未婚妻。’他就呵呵笑起来。默尔索太太一去世,确实给他的打击很大。我认为不应该拒绝让他送一程。不过,按照保健医生的建议,昨晚我就不准他守灵了。”

我们待了许久没有说话。院长站起身,向办公室窗外张望。有一阵,他还观察道:“马伦戈的本堂神甫已经到了。他提前来了。”他预先告诉我,教堂坐落在村子里,少说也要三刻钟才能走到。我们下楼去。本堂神甫和唱诗班的两名儿童在楼前等待。一名儿童手上捧着香炉,而本堂神甫俯下身,正给他调好银链的长度。我们一到,神甫就直起身来,他管我叫“我的孩子”,跟我说了几句话。他走进灵堂,我跟在身后。

……

前言/序言

在二十世纪的著名小说家中,有些人的名字是与某种“新技巧”“新手法”或“新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普鲁斯特与意识流、卡夫卡与荒诞、赫胥黎与对位、福克纳与时空倒错、萨洛特与潜对话、西蒙与新小说、马尔克斯与魔幻、海勒与黑色幽默,等等。还有一些人的名字并无此类显赫的联系,但是这丝毫也不曾妨碍人们将其视为杰出的小说家,例如加缪。

当然,加缪也有“荒诞”,然而创始者的光荣不属于他;他也有“怀疑”,但其渊源更为久远;他也曾被人归入海明威一派,但似乎并没有什么东西证明他们之间的联系;他也曾被人拉入新小说家一伙,但是他并没有感到特别的荣耀。其实,他从未想过发明什么,他也的确不曾发明什么,他只是不趋时,不媚俗,不以艰深文浅陋。在某些批评家看来,与二十世纪所崇尚的“晦涩”“繁复”相比,“简洁、明晰、纯净”的加缪简直就是“没有什么艺术性”。

然而加缪毕竟是有艺术性的,假使所谓“艺术性”不等于雕琢、华丽、标新立异或追逐时髦之类。加缪的艺术性在于“有度”。

“风格乃是人本身”

加缪是二十世纪少有的自觉追求风格的作家。

说到风格,布封的名言尽人皆知,然其恒遭曲解却是知者寥寥。钱锺书先生曾指出:“吾国论者言及‘文如其人’,辄引Buffon语(Le style,c’est l’homme)为比附,亦不免耳食途说。Buffon初无是意,其Discours仅谓学问乃身外物(hors de l’homme),遣词成章,炉锤各具,则本诸其人(\[de\]l’homme même)。‘文如其人’,乃读者由文以知人;‘文本诸人’,乃作者本诸已以成文。”钱锺书,《谈艺录》,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考布封初衷,确谓知识、事实、发现等皆身外物,唯风格乃是人本身(Ces choses sont hors de l’hemme le style est l’homme même)。因此,风格乃是作者在其思想的表达上打上自己的印记,故“风格不会消失,不会转移,也不会变质”。布封,《论风格》。简言之,文以风格传世,而风格则以人为本。

加缪所追求的风格正是布封所论述的风格,然而又不止于此,他对“文本诸人”(即“风格乃是人本身”)之“人”做了深入的探索和全新的解释。他指出:“艺术家对取之于现实的因素重新进行分配,并且通过言语手段,做出了修正,这种修正就叫作风格,它使再创造的世界具有统一性和一定限度。”加缪,《反抗者》。所谓“修正”,就是艺术家根据人的内在的愿望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纠正”,其表现之一就是艺术家所运用的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而人的内在愿望则是反抗世界的荒诞和寻求现时的幸福。因此,“这种修正是一切反抗者都具有的”。加缪,《反抗者》。这样,加缪就把风格和反抗联系了起来,使之摆脱了纯形式的品格,浸透了人的天然的深刻要求。布封的名言在加缪的笔下,获得了更深厚的现实基础,同时也获得了更超绝的哲学层次。

加缪追求一种“高贵的风格”,一种蕴含着人的尊严和骄傲的风格。他指出:“最高贵的艺术风格就在于表现最大程度的反抗。”加缪,《反抗者》。这种高贵的风格并不是纯粹形式的,倘若因一味讲究风格而损害了真实,则高贵的风格将不复存在。同时,“高贵的风格就是不露痕迹,血肉丰满的风格化”,加缪,《反抗者》。而风格化是既要求真实又要求适当的形式的。据此,加缪所谓“高贵的风格”可以归结为互为依存的三种要素:一,给予最大程度的反抗以适当的形式;二,通过纠正现实而获得真实;三,适度而含蓄的风格化。加缪不是那种盲目追求形式的作家,也不是那种单纯注重思想的作家,他始终要求内容与形式“保持经常不断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内容溢出形式,还是形式淹没内容,在他看来都会破坏艺术所创造的世界的统一性。而艺术,恰恰是“一种要把一切纳入某种形式的难以实现的苛求”。加缪,《反抗者》。因此,加缪说:“工作和创作了二十年之后,我仍然认为我的作品尚未开始。”他一直把“真理和反映真理的艺术价值”看得高于一切。当然,加缪对于“真理”(或“真实”)有他自己的看法。他曾经不止一次地申明,“现实主义是不可能的”。他反对资产阶级现实主义,也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因为前者是一种“黑暗的”文学,后者是一种“教诲的”文学,这两种文学实际上都背离了真实。然而同时,他也不止一次地申明,“现实主义的抱负是合理的”。艺术不能“服从现实”,也不能“脱离现实”,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是对世界中流逝和未完成的东西的一种反抗:它只是想要给予一种现实以另一种形式,而它又必须保持这种现实,因为这种现实是它的激动的源泉”。这种矛盾其实是一种表面的矛盾,其根源在于对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理解上的分歧。例如,他认为现实主义就是“准确复制现实”,就是“无止境地描写事物”“无穷尽地列举事物”,等等。而我们知道,现实主义完全可以有另一种定义。因此,以这种对现实主义的歧义或误解来探讨加缪对现实的态度,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们只须指出,加缪的小说绝不缺少现实的内容,恰恰相反,真实是他的小说的生命,只不过如他所说,他的小说同时“给现实加上某种东西,使现实稍有变化”,也就是:“小说的本质就在于永远纠正现实世界。”无论是《局外人》对现实的承受,还是《堕落》对现实的逃避,都不曾离开人的现实,都是在人的世界中展示人对荒诞的觉醒和反抗。现实经过艺术家的“纠正”成为真实,而“纠正”就是风格化,它“包含了人的干预和艺术家在复制现实时进行纠正的意志”。加缪认为,“风格化最好是含而不露”,其本质在于“适度”。加缪的写作艺术的根本在于“恰到好处”,甚至是宁不及而勿过。他在谈及自己的写作时,经常见诸笔端的是“限制”“堤坝”“秩序”“适度”“栅栏”等表示“不过分”的词。例如,他说:“我知道我本性中的无政府主义,所以我需要在艺术上为自己树起一道栅栏。”加缪答加布里埃尔·多巴莱德问。或者:“为了写作,在表达上宁不及而勿过。总之是勿饶舌。”这种对于“度”的自觉,使加缪为文有一种挺拔瘦硬的风采。

总之,加缪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其风格可以称为“高贵的风格”。

《局外人》与“含混”

《局外人》一九四二年出版后,很快就得到萨特的好评。根据他的解释,《局外人》是对“荒诞”的证明和对资产阶级司法的讽刺。然而,后来的批评家纷纷越过了萨特的解释,他们发现了《局外人》的“含混”。

现代批评家普遍认为,“含混”是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之一。作家有意识地运用“含混”,读者不固执地追求唯一的理解,则作品将变成一个含义深远的多面体。加缪曾经写道:“至少要为使沉默和创造都臻于极致而努力。”沉默不是虚无,而是富于蕴含的情状,仿佛“此处无声胜有声”,创造当然也不是基于虚无的创造,而是打开沉默的硬壳。沉默与创造之间的桥梁将由“含混”来架设。《局外人》呈现出一种多层次、多侧面的“含混”,其中沉默和创造都已臻于极致。

加缪自己谈到《局外人》时说:“局外人描写的是人裸露在荒诞面前。”他也曾这样概括《局外人》:“在我们的社会里凡在母亲下葬时不哭者皆有被判处死刑之危险。”看来,萨特的评论与作家的自述相去不远。但是,此后四十年间,局外人探索《局外人》的含义的努力一直没有间断。有的批评家从政治角度考察作者对阿拉伯人和法国殖民政策的态度,认为这部小说更应叫作《一个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而阿拉伯人被杀则表明法国人“对一种历史负罪感的令人惶惑的供认”;有的批评家从精神分析的理论出发,把默尔索看作是现代的俄狄浦斯;还有的批评家把默尔索的经历看作是一种想象的心理历程,等等。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来源于作者置于情节中的许多空白和人物行为的机械性。

人物行为的机械性很容易使浅尝的读者得出这样的印象:默尔索是一个满足于基本生理需要的人,他对外界的反应是直接的、感性的、机械的,他的推理能力低于常人,他是一个不好不坏的化外之人,是一个希望远离社会而处于自然状态的人。然而事情似乎不这么简单。假使读者仔细阅读并且不放过作者似乎不经意的若干提示的话,他会发现默尔索并不是一个生活在世外桃源中的人。他受过高等教育,推理的能力显然优于周围的人,而且当他“在苦难之门上短促地叩了四下”之后,立刻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的寡言、他的冷漠,直到他的愤怒,原来都是他对环境的自觉的反应。他不想装假,不想撒谎,不想言过其实,不想用社会的惯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他是个“局外人”,然而何谓“局内”?何谓“局外”?这内与外以何为参照?批评家们曾经把他看作自然人、野蛮人、荒诞的人、精神低能的人,或者是理性的人、清醒的人、现代的人,等等。就每一种人来说,默尔索作为小说人物都是清晰的,然而就总体来说,这位小说主人公却又是含混的。不同的批评家都有充分的证据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默尔索来。因此,默尔索的面目既是清晰的,又是模糊的,这中间的矛盾正说明这一文学形象的丰富性。

这种蕴含丰富的矛盾不难表现在人物性格上,小说的叙述角度更使批评家感到既惶惑又兴奋。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究竟谁在说话?是默尔索还是作者?如果是默尔索,那么他在何时何地说话?如果是作者,那么他是同情还是谴责默尔索?或者,作者与默尔索合一还是与叙述者合一?这些问题使《局外人》这部小说表面上极为清晰的语言变得模糊而含混。

小说的开始是这样一段话:“妈妈今天死了。”小说的结尾,则是默尔索在狱中等待着处决的“那一天”,也许是第二天,也许是数日以后。小说从开始到结束,粗粗算起来,至少有一年多的时间。矛盾就出现在这里。如果确认是“今天”说的话,此后的事情皆属想象;如果确认默尔索是在临刑的前夜回忆往事,那就不能说“妈妈今天死了”一类的话。于是有的批评家根据小说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文体的区别,认为第一部乃是日记,第二部才是完整的逻辑的叙述。也就是说,捕前的经历是逐日记载的,事件既无动机,彼此间也没有联系,直到“我”杀了人,才突然意识到开了“苦难之门”。捕后的经历则不同,“我”已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所述之事井然有序,推理过程也十分清晰。然而,这仅仅是对小说的时序颠倒的一种解释,批评家们还有其他多种解释,例如有的论者以为默尔索的独白乃是一种“伪独白”,不可以正常的逻辑绳之;有的论者认为说话的并不是默尔索,而是某个自称“我”的人在讲述一个叫默尔索的人的故事;还有的论者认为,作者要使读者有亲睹亲历之感,于是扭曲时序而在所不惜,等等。无论如何,这种时序的扭曲使这部小说呈现出一种言简意深的风貌,仿佛冰山,所露甚小,所藏却极大。

《局外人》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也是含混的,具有两重性,例如太阳。太阳这一形象如同大海、土地、鲜花等,在加缪的作品中象征着生命和幸福,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财富,取之不费分文。总之,太阳是一种善的象征。然而在《局外人》中,太阳的象征意义却非此一端。的确,太阳依然是美的、善的,当“满眼无际的天空,蔚蓝而金光灿烂”的时候,它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它也可以把女友的脸“晒成一朵花”,让默尔索看着喜欢;它也可以适度的炎热,让游泳的人“只顾享受晒着阳光有多么舒服”。然而太阳有它的反面,不是阴影,而是超过了某种限度。它可以使“天空蓝得晃眼”,把默尔索弄得“昏昏沉沉”;它可以是“火辣辣的”,晒得土地“直打战”,既冷酷无情,又令人疲惫不堪;由于阳光过分地强烈,人“若是慢慢悠悠地走,就可能中暑。可是走得太快,浑身冒汗,进了教堂又会着凉”,真是进退两难,没有“出路”;它也可以像“灼热的利剑”,让人觉得刹那间“天穹万物都摇晃起来”;正是在这个时候,“海洋呼出一股厚重而滚烫的气息”,默尔索抵抗不了这气息的力量,他失去了平衡,他也用枪声“打破了这一天的平衡,打破了海滩异乎寻常的寂静”。于是,“一切都开始了”,开始的首先是“苦难”,其根源正是默尔索酷爱的太阳,那使他感到幸福的太阳。

此外,默尔索被捕前后呈现出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的特点恰恰是含混和表里不一。捕前,默尔索作为一名小职员生活在流水般的日常世界,他周围的人都有名有姓,有各自的工作。他们的忙碌和烦恼,他们的很少变化的单调生活,他们的许多毫无意义的言谈,无论如何总是构成了一个活跃的、真实的人的世界。人们有小小的痛苦,也有小小的幸福,至少有感官的愉悦。捕后,默尔索却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里的人只有职务而没有名姓,例如预审推事、检察官、律师、记者、神甫等,这些人似乎并不是作为人而存在,他们是某种职务的代表,他们不是在生活,而是在扮演某种角色。这个表面上有条理、合乎逻辑的世界实际上是虚假的、做作的,是一个非人的世界。这时的默尔索是个有逻辑的人,却又同时是个置身局外的人。

总之,上述种种含混,即主题、人物、象征、叙述方式和小说世界诸方面的含混,使《局外人》成为一个扑朔迷离、难以把握的整体,似乎有不可穷尽的意义,给各种历史条件下的读者都带来了探索的乐趣。

《局外人》曾经被认为是清晰的、简洁的、透明的,是现代古典主义的典范,然而它的有意的单调、枯燥和冷静却打破了这种直接的印象,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渐剥露出深刻而复杂的内涵,出人意料地展示出含混作为艺术手段所具有的功能。

可以说,《局外人》的艺术集中地体现为含混。

《堕落》与象征

加缪似乎对文类有着特殊的敏感,《局外人》被称为“小说”,《鼠疫》不称小说而称“记事”,《堕落》也不称小说,它被称为“叙述”。法国批评家让-约瑟·马尔尚参照纪德的说法,对“叙述”和“小说”的区别做了如下的界定:“叙述依照陈述的规则再现事件,小说则依事件本身的顺序向我们展示这些事件。我们可以借助于这种说法大致将纯小说和纯叙述区分开来;小说正在发生,叙述已然发生;小说逐渐地向我们提供一种性格,叙述则解释之;小说眼看着事件发生,叙述则使人认识之;小说是由活跃的下文组成的,叙述则由原因组成;小说展开于现时,叙述则阐明过去。这些看法的第一个后果是,如果主人公是人,叙述更注重研究一种危机(它并加以解释),小说则没有非此不可的主题,其主人公总是人。萨特认为纪德完全有理由指出:小说是‘一种不断的涌现,每一章都应提出新问题,都应是出口,是方向,是激励,是读者的精神的一段向前延伸的堤’。”简言之,小说偏于呈现,叙述偏于解释。但是文学的事实证明,小说与叙述之间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有时甚至并不是清晰的。《堕落》名为叙述,说明加缪有解释的意图,他要让读者理解什么事情;但是《堕落》也有不少小说的因素,如人物的心理分析、环境描写等。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堕落》的小说因素通过象征的运用而融进了叙述,并使叙述本身也成为一种复杂的象征。

与《局外人》和《鼠疫》相比,《堕落》呈现出一种令熟悉加缪的读者感到惊讶的新面目:一种加缪从未有过的尖刻与痛苦交织的嘲讽的口吻,一种心灵受过创伤的、遏制不住报复心理的人的怨毒的口吻。然而,加缪对语言的苛求和对人性的挖掘却一仍其旧,并且由于广泛地运用象征而在《堕落》中强化了《局外人》所具有的含混和《鼠疫》所具有的神话意识,并且因此而使《堕落》摆脱了因纠缠个人恩怨而可能产生的偏颇。象征使《堕落》避免了狭隘性,获得了普遍性。

地域作为象征,在《堕落》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加缪是一位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作家,其创作基本上以北非为背景,阳光和大海是他最喜欢的地域景观,几乎成为他的作品主题的永久的伴随物。但是,《堕落》的背景却是荷兰,这个“黄金和烟雾的梦”一样的地方,“被雾、冰冷的土地以及像洗衣盆一样冒着气的大海包围着”的国度;是玛尔肯岛,这个“了无生气的地狱”;是阿姆斯特丹,它那“同心的运河好像地狱之圈”,而且是“最后一圈”,但丁留给叛徒的那一圈。这正是北非的明媚的阳光和清凉的大海的反面,是“否定之景”。在加缪的笔下,这种令人感到压抑和窒息的景观正是现代世界的象征。与之相对,加缪没有忘记还有完全不同的地方,那是爪哇,“遥远的岛屿”,“在那些岛屿上,人们死的时候疯狂而幸福”;那是希腊,“那儿的空气是贞洁的,大海和娱乐是明朗的”;那是“太阳,海滩,信风吹拂的岛屿,回忆为之绝望的青春”。这种种美好的所在象征着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两种地域的对立为《堕落》提供了总体的框架,展示出人类的生存环境:苦难是他每日的伴侣,幸福只存在于怀念和向往之中。

《堕落》中的象征又以具体的形象为载体,有时取自《圣经》或传说,如“鸽子”之类,有时则取自与人物的命运休戚相关的日常景物,如桥、水,等等。前者意境幽邃,发人深省,后者则自然生动,并且饶有讽刺意味,例如桥。克拉芒斯第一次失去心理平衡是因为在塞纳河上的艺术大桥上听见身后升起一阵“笑声”,后来又回忆起两年前曾在塞纳河上的王家大桥上见死不救。两件事都发生在桥上,他因此而发誓夜里永不过桥。桥在这里成为某种自觉意识的触媒剂。有趣的是,克拉芒斯逃离巴黎,选择了阿姆斯特丹作为隐居地,然而阿姆斯特丹却是个运河之城,拥有一千一百座大大小小的桥。一个人除非不动,动则必须过桥。克拉芒斯躲开了两座桥,却陷入更多的桥的包围之中。他纵使可以永世不再过桥,却断然不能不谈到桥、不想到桥,桥于是而成为一种顽念,时时压迫着他、折磨着他,使他谈桥色变而不能不处于永恒的自责之中。桥之为象征,明矣。有桥则有水,神秘的笑声与溺水的女人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克拉芒斯既已陷入桥的重重包围之中,就必然要受到流水的无休止的追逐。果然,我们听到了他的惴惴不安的告白:“几年前,在我背后,在塞纳河上回响着的喊声,被河水带着奔向海峡,不断地在世界上前进,越过大洋无边的水面,正在这儿等着我,直到这一天我碰到它。我也明白了,它将继续在所有的海上、河上等着我,总之在我苦涩的洗礼水所在的任何一处等着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负罪之人逃脱不了惩罚,而惩罚总能等到负罪之人自投罗网。水之为象征,亦明矣。

精神的错觉或幻觉如果成为象征,可以具有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的作用,一倒俱倒,连锁反应。例如克拉芒斯某夜在艺术大桥上听到的那一阵“背后的笑声”。这笑声先是从水里发出,继而又在他身体的某处响起,这当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实际存在的笑声,只不过是克拉芒斯的双重人格得以暴露的某种契机而已。加缪论荒诞时说:“一切伟大的行动和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有一个可笑的开端。伟大的作品常常诞生在一条街的拐角或一家饭馆的小门厅里。荒诞也如此。”我们说:觉醒也如此。那种笑声可能随时随地都存在,只是人们往往不注意、听不见罢了,正如克拉芒斯所说:“这声音没有任何神秘之处,这是一种善意的、自然的、几乎是友好的笑声……”然而,正当一个人感到满足、精神放松戒备的时候,这笑声就能乘虚而入,或从外面某个地方冒出,或在自己身上某个地方响起,实际上,这是精神感到的笑声,并不是耳朵听到的笑声。波德莱尔指出,“在人来说,笑是意识到他自己的优越的产物”,“是包含在象征苹果中的许多籽仁之一”。克拉芒斯听见了笑声,这意味着他已失去了优越,成为别人讪笑的对象。这笑声是微不足道的,但其威力足以摧毁一个人的自信,或者撕去一个人的假面。

人物行为的象征性是《堕落》的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举凡克拉芒斯的乐善好施、攀登高峰、喜欢岛屿、试图中止审判、当法官、忏悔者、隐匿《神秘的羔羊》,等等,都具有可以向多方面延伸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克拉芒斯的对话,更具独特的风采。这是一篇对话,但对话者并无缘置喙,只剩下克拉芒斯一个人喋喋不休,然而又并非一篇独白,克拉芒斯想尽一切手段诱使那不出声的对话者落入圈套,读者因此感到分明有一对话者在。主人公与一个无言的对话者对话,这种手法早已见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但加缪别出心裁,令对话者于篇末暴露身份,原来也是一位巴黎的律师,与克拉芒斯同操“这一美妙的职业”。有的论者认为,所谓对话其实并不存在,是克拉芒斯在顾影自言。准此,叫克拉芒斯的“虚假对话”立刻显出其象征性:克拉芒斯在努力解脱自身的梦魇,并在其失败中显露出他所代表的那一部分人——“当代英雄”——的堕落。他原本希望对方是警察,或可将他逮捕乃至斩首,以便结束“在荒漠中呼喊而拒绝走出去的伪预言家的生涯”。他失败了,他还将继续充当那什么也不能预言的伪预言家的角色。克拉芒斯的“虚假对话”象征着某种结束堕落状态的徒劳无功的努力。

《堕落》的象征,可以被看作是当代人类世界的某种总体象征。

《流放与王国》与技巧作为工具

加缪在为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写的一则出版说明中指出:“这个集子包括六个短篇:《偷情的女人》《叛逆者》《缄默的人》《来客》《约拿斯》和《生长的石头》。不过主题只有一个,即流放,然而处理的方式却有六种,从内心独白到现实主义的叙述。”这里,他实际上是说,他运用了六种小说技巧处理了六种流放的方式。

“偷情的女人”雅尼娜在一次不情愿的旅行中,偶然地发现游牧民族的生活具有一种粗犷自由的美,与自己的平庸猥琐的市民生活相比,一个是“王国”,一个是“流放”,形同霄壤。她于是有所悟,深夜中只身遁入旷野,让“整个天宇在她的身上展开”,与大自然达成神秘而短暂的默契。这是一种奇特的“不贞”。加缪运用了严格遵守时序的叙述,以众多而真实的细节——景物以及过去极少见的有关人的形貌的描写——为支撑,从容不迫地渐次透露出种种信息,使读者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他又不失时机地推出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或动作,使高潮出现之前布满“富于包孕的时刻”,例如,“雅尼娜立时感到,一种洪亮而短促的音律,响彻整个天宇,回声渐渐弥漫她头顶的空间,接着戛然而止,丢下她默然面对无边的空旷。”我们可以想象,在这“默然”之中,雅尼娜已打定了主意。她此时已铸成了自己的“不贞”,那星夜旷野中的一幕实际上成为弦上之箭,只是待时而发罢了。雅尼娜的故事是个极平凡的故事,加缪写来极有感情,却又出之以极冷静的笔触,反差中呈现出一种“令人不能自持”的神秘美,有寓言的风致。

《叛逆者》中,读者所见唯有一片光怪陆离的意识的流动,通篇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的无声的独白,只最后一句是客观的描述,如天外飞来,除了点明这奴隶杀了传教士之后仍旧是个奴隶之外,又留下一个难解的疑团。这是一个改宗者的故事,他不愿徘徊在善与恶之间,他怀着扬善的目的来到崇拜恶的地方。他的善不敌异邦的恶,他于是叛教而投入新主人的怀抱。然而,他又面临着再次改宗的屈辱。他没有被杀死,没有成为殉教者的幸运,他始终是个奴隶,他被割去舌头,失去了语言的能力,但他头脑中又生出另一个“舌头”,他还有意识能够流动。外部的事件,内心的活动,在一系列热得烫人的形象中交织成闪烁的一片,暴露出一个倾向于极端思想的人的可怕的精神世界。这篇小说结构严谨,于混乱中见出秩序,颇能表现出“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的情状。其实他们精神并没有错乱,只是趋向极端,进入了绝境。他的无声的独白无异于忏悔,这忏悔因借用了大量极富象征意味的形象而具有多向的启发性。“叛逆者”处于流放之中,他的王国看来极为渺茫。

“缄默的人”,正是加缪最熟悉也最感亲切的那些人,具体地说,那些制桶工人。他们因罢工失败而心怀怨恨,他们在大工业的挤压下面临改变职业(然而他们是多么珍爱他们的手艺啊!)的威胁,他们与老板的关系因利害的冲突而遭受扭曲,然而他们最终在老板的女儿的病痛面前打破了沉默,这一切都被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手法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篇小说写的是复工的第一天,从伊瓦尔上班到下班,整整一天,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呈现出途中的景色、工厂里的气氛、劳动的场面以及工人们对老板的女儿生病这一事件所做的反应,其间很自然地插入伊瓦尔的心理活动,使经过精心选择的大量细节具有活跃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且折射出更为广阔的生活场景。加缪对人物着墨不多,但有名有姓的人有七八个之多,都各有性情,颇为鲜明,从主人公伊瓦尔的眼中看去,都显得有血有肉,颇为生动。通篇小说用语朴实无华,对话直截了当,与劳动世界十分相合。小说的结尾透露出某种愿望:“漂洋过海到那边去”,似乎是对王国的朦胧的追求。《缄默的人》是一篇现实主义的小说,尽管它的作者反对现实主义。

规格参数

品牌 京东图书
品牌属地 中国
ISBN 9787540239466
著者 [法]阿尔贝·加缪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15-11-01
用纸 胶版纸
包装 精装
出版时间 2015-11-01
页数 324
译者 李玉民,郭宏安
版次 1

免责声明

产品价格、包装、规格等信息如有调整,恕不另行通知。我们尽量做到及时更新产品信息,但请以收到实物为准。使用产品前,请始终阅读产品随附的标签、警告及说明。

查看详情
加入收藏
{{ $isZh ? coupon.coupon_name_sub : coupon.coupon_ename_sub | formatCurrency }}
{{__("Buy Directly")}} {{ itemCurrency }}{{ item.directly_price }}
数量
{{ quantity }}
{{ instockMsg }}
{{ limitText }}
{{buttonTypePin == 3 ? __("Scan to view more PinGo") : __("Scan to start")}}
由 京东图书 销售
送至
{{ __("Ship to United States only") }}
满$69免运费
正品保证

已加入购物车

继续逛逛

为你推荐

{{ item.brand_name }}

{{ item.item_name }}

{{ item.currency }}{{ item.market_price }}

{{ item.currency }}{{ item.unit_price }}

{{ item.currency }}{{ item.unit_price }}

优惠券

{{ coupon.coupon_name_new | formatCurrency }}
领取 已领取 已领完
{{ getCouponDescStr(coupon) }}
{{ coupon.use_time_desc }}
即将过期: {{ formatTime(coupon.use_end_time) }}

分享给好友

取消

亚米礼卡专享价

使用礼卡支付即可获得礼卡专享价

规则说明

礼卡专享价是部分商品拥有的特殊优惠价格;

购买礼卡专享价商品时,若在结算时使用电子礼卡抵扣支付,且礼卡余额足够支付订单中所有礼卡专享价商品的专享价总和,则可以启用礼卡专享价;

不使用礼卡支付,或礼卡余额不满足上一条所述要求时,将无法启用礼卡专享价,按照普通售价计算,但您仍然可以购买这些商品;

在购买礼卡专享价商品时,若余额不足,可以在购物车或结算页中点击“充值”按钮对礼卡进行购买和充值;

商品若拥有礼卡专享价,会显示“专享”的特殊价格标记;

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客服;

礼卡专享价相关规则最终解释权归亚米所有。

由 亚米 销售

服务保障

Yami 满$49免运费
Yami 无忧退换
Yami 从美国发货

配送信息

  • 美国

    标准配送 $5.99(不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最终价满$49免运费

    本地配送$5.99(加州,纽约州,新泽西,麻省和宾夕法尼亚,以上州部分地区);最终价满$49免运费

    两日达(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运费$19.99起

退换政策

亚米网希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优秀的售后服务,让所有人都能放心在亚米购物。亚米自营商品在满足退换货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收到包裹的30天之内退换商品(食品因商品质量问题7天内可退换;为了确保每位客户都能获得安全和高质量的商品,对于美妆类产品,一经开封或使用即不提供退款或退货服务,质量问题除外;其他特殊商品需联系客服咨询)。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查看详情

由 亚米 销售

亚米电子礼品卡使用规则

若购买时选择自动充值,订单完成后礼卡将自动充值到您的账户中;

若购买时选择发送邮件,订单完成后系统将自动发送卡号和密码到您填写的邮箱;

发送邮件时,任何用户均可使用邮件中的卡号密码进行礼卡充值,请妥善保管邮件信息。

如接收邮件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发送邮件时,若礼卡没有被兑换,可以补发邮件。若已经被其他用户兑换,则无法补偿;

亚米网电子礼卡可用于购买自营或第三方商品;

亚米网电子礼卡没有有效期限制,长期有效;

亚米网电子礼卡的金额,可分多次使用;

亚米网电子礼卡业务规则,最终解释权归亚米网所有。

退换政策

已消费的电子礼卡不支持退款。

京东图书 销售

服务保障

Yami 满$49免运费
Yami 最优售后
Yami 美国本土发货

配送信息

  • 美国

    标准配送 $5.99(不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最终价满$49免运费

    本地配送$5.99(加州,纽约州,新泽西,麻省和宾夕法尼亚,以上州部分地区);最终价满$49免运费

    两日达(包含阿拉斯加夏威夷)运费$19.99起

退换政策

提供30天内退还保障。产品需全新未使用原包装内,并附有购买凭据。产品质量问题、或错发漏发等,由商家造成的失误,将进行补发,或退款处理。其它原因需退货费用由客户自行承担。

由 京东图书 销售

服务保障

Yami 跨店满$69免运费
Yami 30天退换保障

亚米-中国集运仓

由亚米从中国精选并集合各大优秀店铺的商品至亚米中国整合中心,合并包裹后将一次合包跨国邮寄至您的地址。跨店铺包邮门槛低至$69。您将在多商家集合提供的广泛选品中选购商品,轻松享受跨店铺包邮后的低邮费。

退换政策

提供30天内退换保障。产品需在全新未使用的原包装内,并附有购买凭据。产品质量问题、错发、或漏发等由商家造成的失误,将进行退款处理。其它原因造成的退换货邮费客户将需要自行承担。由于所有商品均长途跋涉,偶有简易外包压磨等但不涉及内部质量问题者,不予退换。

配送信息

亚米中国集运 Consolidated Shipping 运费$9.99(订单满$69 包邮)

下单后2个工作日中国商家发货,所有包裹抵达亚米中国整合中心(除特别情况及中国境内个别法定节假日外)会合并包裹后通过UPS发往美国。UPS从中国发货后到美国境内的平均时间为10个工作日左右,根据直发单号可随时跟踪查询。受疫情影响,目前物流可能延迟5天左右。包裹需要客人签收。如未签收,客人须承担包裹丢失风险。

由 京东图书 销售

服务保障

满$69免运费
正品保证

配送信息

Yami Consolidated Shipping 运费$9.99(订单满$69包邮)


下单后1-2个工作日内发货。 物流时效预计7-15个工作日。 如遇清关,交货时间将延长3-7天。 最终收货日期以邮政公司信息为准。

积分规则

不参加任何折扣活动以及亚米会员积分制度。

退换政策

提供30天内退还保障。产品需全新未使用原包装内,并附有购买凭据。产品质量问题、或错发漏发等,由商家造成的失误,将进行补发,或退款处理。其它原因需退货费用由客户自行承担。

Yami

下载亚米应用

返回顶部

为你推荐

品牌故事

京东图书

为您推荐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Yami
欣葉
2种选择
欣叶 御大福 芋头麻薯 180g

周销量 600+

$1.66 $1.99 83折

评论{{'('+ commentList.posts_count + ')'}}

分享你的感受,帮助更多用户做出选择。

写评论
{{ totalRating }} 写评论
  • {{i}}星

    {{i}}星

    {{ parseInt(commentRatingList[i]) }}%

Yami Yami
{{ comment.user_name }}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comment.content }}

Yami
查看更多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购买 {{groupData}}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reply_count }} {{comment.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Yami Yami
{{ comment.user_name }}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comment.content }}

Yami
查看更多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购买 {{groupData}}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likes_count }} {{ comment.reply_count }} {{comment.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暂无符合条件的评论

评论详情

Yami Yami

{{ showTranslate(commentDetails) }}收起

{{ strLimit(commentDetails,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commentDetails.content }}

Yami
查看更多

{{ formatTime(commentDetails.in_dtm) }} 已购买 {{groupData}}

{{ commentDetails.likes_count }} {{ commentDetails.likes_count }} {{ commentDetails.reply_count }} {{commentDetails.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请输入内容

回复{{'(' + replyList.length + ')'}}

Yami Yami

{{ showTranslate(reply) }}收起

{{ strLimit(reply,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 reply.reply_content }}

{{ formatTime(reply.reply_in_dtm) }}

{{ reply.reply_likes_count }} {{ reply.reply_likes_count }} {{ reply.reply_reply_count }} {{reply.reply_in_user==uid ? __('Delete') : __('Report')}}

请输入内容

取消

End

发表评论
商品评分

请输入评论

  • 一个好的昵称,会让你的评论更受欢迎!
  • 修改了这里的昵称,个人资料中的昵称也将被修改。
感谢你的评论
你的好评可以帮助我们的社区发现更好的亚洲商品。

举报

取消

确认删除该评论吗?

取消

历史浏览

品牌故事

京东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