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能带来责任感吗?
——权力、价值观和做决定
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一些研究会使人认为,权力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当权者的不近人情,尤其是会导致他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来满足私欲。幸而生活中有一些实例可以驳斥这个观点,一些人在负责地实施权力的同时,也会兼顾周围的人包括其下属的观点和需求。我们可以由此来思考,到底是什么使得当权者们如此迥然不同。
Chen, Lee-Chai和Bargh( 2001)曾邀请实验对象参加一项研究,实验本该有第二个人在场。在等这个人到来之前,实验对象们被邀请完成一个能引入权力感的任务。具体说来,一半的实验对象要在一张表里圈出一些常用词和中性词,另一半则要圈出与权力有关的词(权威、领导、影响、富裕,等)。
在此之前,实验对象已经回答过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这份问卷我们能知悉他们的价值观是更倾向于集体(比如“当我做决定时,我会考虑到其他人的需求”)还是倾向于交换(比如“当我付出时,我想要回报的服务”)。
接下来实验对象被告知第二个人会迟到,而原本的实验内容是与那位迟到的实验对象一起为不同的大学心理学学者完成10个练习,他们每人各做其中5个。研究人员给到场的实验对象一张表,让他先了解一下练习的内容,特别是了解完成每个任务所需时间,从1分钟到7分钟不等。鉴于另一个人要迟到,研究人员会告诉在场的实验对象,他们可以选择其中5个练习并让迟到的人做剩下的练习。
这时实验对象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决定,也就是选5个用时最短的练习;他们也可以更负责任地选择做5个用时最长的练习,弥补另一个人的迟到,以求尽量同时完成所有的练习。
我们观察到,在价值观倾向于集体的实验对象中,受到权力概念暗示的人选择了用时最长的练习(18.33分钟),受到中性词暗示的人选择用时稍短的练习(16.86分钟);相反地,在倾向于交换价值观的实验对象中,受到权力概念暗示的人选择了用时较短的练习(15分钟),而没有受到暗示的人选择了相对用时较长的练习(17.67分钟)。
这正是成也权力,败也权力。如果人们将生活看成一连串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交换,那么拥有权力会让这些人优先考虑个人利益;但是对于那些关注他人需求、不求任何回报的人来说,权力会让他们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我们赋予权力的意义取决于我们赋予日常行为的更广泛意义。所以拥有权力并不一定导致人人为己。
责任的问题引申到具体社会上的某些方面则表现得更为尖锐,比如水、能源等资源的分配,以及赡养老弱病残群体的财政支出等方面。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时会惊讶地发现,当权者和基层人民的意见相左犹如鸿沟。
然而,我们期望权力能够根据自己做出的决定对别人造成的影响来提前预知并及时纠正自己当下的决定或行为。Wade-Benzoni, =Hernandez, Medvec和Messick( 2008)研究了权力对涉及别人利益的决定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他们的一项研究中,实验对象会获得底薪5美元,另有7美元的发放会根据他们做出的决定而变化。决定是匿名的,并且研究人员不在场。实验对象(第X代)要做出决定:要如何与下一批参加研究的人(第X+1代)公平分配这7美元。
研究人员让实验对象把留给自己的钱放在一个信封里。研究人员通过一个任务来操纵权力,他们给实验对象展示了一些与权力有关的词(如权威、领导、影响等)来激发他们的权力意识,或者通过展示中性词(手表、咖啡、房子等)而不去激发它。
实验对象还要填一份问卷,根据他们的回答我们能了解到他们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决定会对其他参与者产生影响,以及在他们看来这是否是一个对他人负责任的决定。我们以此来判断其社会责任感。
我们注意到,在7美元的分配中,被激发权力意识的人认为不多拿钱更公平一些(平均为4.51美元),而没有被激发此意识的人则给自己留的钱更多(平均为5.05美元)。我们也同样观察到,对于被激发权力意识的实验对象来说,社会责任感在判断公平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结论 ■■■
这项研究证明,权力并不总是不负责任的代名词。它也证明了只要当权者对集体利益有一点点的关心,价值观就能影响他们的决定。
礼貌是否会让人鹤立鸡群?
—— 权力和语言
礼貌表明我们非常重视那些与我们相处的人。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条潜在的规则就是要求我们不能让别人丢面子。
然而,丢面子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比如我们在公众面前被反驳、批评、打断等。因此礼貌似乎是不让别人难堪的最好方法。而礼貌的表达方式有两种:要么表达敬重,要么表达亲密。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礼貌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手段,因为这些手段总是在试图逃避。比如间接地提问一个问题,常用一些像“可能”这样缓和语气的词;称呼别人时用一些像“先生”这样的尊称;为自己所说的话道歉;尽量避免谈论自己等。
他们也认为那些试图与他人表示亲近的举动是比较积极的。比如称赞对方的品质;使用一些通俗语;以“你”相称(而不是“您”)或者直接喊对方的名字等。
那些试图避让的手段可以让人在承认对方地位及权力的同时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而那些积极手段则试图通过寻找一种共同身份来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Morand( 2000)向他的实验对象介绍了下面这个场景:一个人在公司会议开始前来到了公司,他把自己的大衣放在了凳子上并去跟一个坐在稍远处的朋友问好,当他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大衣已经在地上并且座位也被别人占了。然而这时已没有空位子了。工作人员指出占座人的地位或者比他高,或者比他低。实验对象们被要求想象在这个场景下两人之间会产生的对话,他们的回答被录在一个磁带上。六个与此次研究无关的人被要求听这些回答并指出这些录音的礼貌程度。他们也需要判别实验对象使用的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交流技巧。正如我们所料,如果占座的人是一个上级,那么实验对象会表现得更有礼貌。我们也观察到实验对象主要通过消极而非积极的技巧来表达礼貌。
■■■ 结论 ■■■
在职场上,礼貌好像是我们用来区分权力大小的一种标志,领导对下属远没有下属对领导有礼貌。而权力拥有者就通过这种手段保持或确认自己的控制权。一般来说,语言是一种权力标志,因为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划清一些界限并建立等级。 Landré( 1997)的大量相关研究证明,通过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如话语权的轮流和使用)可以看出在一段对话中谁是权力拥有者或者谁试图拥有权力。
……权力能带来责任感吗?
——权力、价值观和做决定
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一些研究会使人认为,权力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当权者的不近人情,尤其是会导致他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来满足私欲。幸而生活中有一些实例可以驳斥这个观点,一些人在负责地实施权力的同时,也会兼顾周围的人包括其下属的观点和需求。我们可以由此来思考,到底是什么使得当权者们如此迥然不同。
Chen, Lee-Chai和Bargh( 2001)曾邀请实验对象参加一项研究,实验本该有第二个人在场。在等这个人到来之前,实验对象们被邀请完成一个能引入权力感的任务。具体说来,一半的实验对象要在一张表里圈出一些常用词和中性词,另一半则要圈出与权力有关的词(权威、领导、影响、富裕,等)。
在此之前,实验对象已经回答过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这份问卷我们能知悉他们的价值观是更倾向于集体(比如“当我做决定时,我会考虑到其他人的需求”)还是倾向于交换(比如“当我付出时,我想要回报的服务”)。
接下来实验对象被告知第二个人会迟到,而原本的实验内容是与那位迟到的实验对象一起为不同的大学心理学学者完成10个练习,他们每人各做其中5个。研究人员给到场的实验对象一张表,让他先了解一下练习的内容,特别是了解完成每个任务所需时间,从1分钟到7分钟不等。鉴于另一个人要迟到,研究人员会告诉在场的实验对象,他们可以选择其中5个练习并让迟到的人做剩下的练习。
这时实验对象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决定,也就是选5个用时最短的练习;他们也可以更负责任地选择做5个用时最长的练习,弥补另一个人的迟到,以求尽量同时完成所有的练习。
我们观察到,在价值观倾向于集体的实验对象中,受到权力概念暗示的人选择了用时最长的练习(18.33分钟),受到中性词暗示的人选择用时稍短的练习(16.86分钟);相反地,在倾向于交换价值观的实验对象中,受到权力概念暗示的人选择了用时较短的练习(15分钟),而没有受到暗示的人选择了相对用时较长的练习(17.67分钟)。
这正是成也权力,败也权力。如果人们将生活看成一连串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交换,那么拥有权力会让这些人优先考虑个人利益;但是对于那些关注他人需求、不求任何回报的人来说,权力会让他们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我们赋予权力的意义取决于我们赋予日常行为的更广泛意义。所以拥有权力并不一定导致人人为己。
责任的问题引申到具体社会上的某些方面则表现得更为尖锐,比如水、能源等资源的分配,以及赡养老弱病残群体的财政支出等方面。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时会惊讶地发现,当权者和基层人民的意见相左犹如鸿沟。
然而,我们期望权力能够根据自己做出的决定对别人造成的影响来提前预知并及时纠正自己当下的决定或行为。Wade-Benzoni, =Hernandez, Medvec和Messick( 2008)研究了权力对涉及别人利益的决定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他们的一项研究中,实验对象会获得底薪5美元,另有7美元的发放会根据他们做出的决定而变化。决定是匿名的,并且研究人员不在场。实验对象(第X代)要做出决定:要如何与下一批参加研究的人(第X+1代)公平分配这7美元。
研究人员让实验对象把留给自己的钱放在一个信封里。研究人员通过一个任务来操纵权力,他们给实验对象展示了一些与权力有关的词(如权威、领导、影响等)来激发他们的权力意识,或者通过展示中性词(手表、咖啡、房子等)而不去激发它。
实验对象还要填一份问卷,根据他们的回答我们能了解到他们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决定会对其他参与者产生影响,以及在他们看来这是否是一个对他人负责任的决定。我们以此来判断其社会责任感。
我们注意到,在7美元的分配中,被激发权力意识的人认为不多拿钱更公平一些(平均为4.51美元),而没有被激发此意识的人则给自己留的钱更多(平均为5.05美元)。我们也同样观察到,对于被激发权力意识的实验对象来说,社会责任感在判断公平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结论 ■■■
这项研究证明,权力并不总是不负责任的代名词。它也证明了只要当权者对集体利益有一点点的关心,价值观就能影响他们的决定。
礼貌是否会让人鹤立鸡群?
—— 权力和语言
礼貌表明我们非常重视那些与我们相处的人。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条潜在的规则就是要求我们不能让别人丢面子。
然而,丢面子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比如我们在公众面前被反驳、批评、打断等。因此礼貌似乎是不让别人难堪的最好方法。而礼貌的表达方式有两种:要么表达敬重,要么表达亲密。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礼貌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手段,因为这些手段总是在试图逃避。比如间接地提问一个问题,常用一些像“可能”这样缓和语气的词;称呼别人时用一些像“先生”这样的尊称;为自己所说的话道歉;尽量避免谈论自己等。
他们也认为那些试图与他人表示亲近的举动是比较积极的。比如称赞对方的品质;使用一些通俗语;以“你”相称(而不是“您”)或者直接喊对方的名字等。
那些试图避让的手段可以让人在承认对方地位及权力的同时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而那些积极手段则试图通过寻找一种共同身份来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Morand( 2000)向他的实验对象介绍了下面这个场景:一个人在公司会议开始前来到了公司,他把自己的大衣放在了凳子上并去跟一个坐在稍远处的朋友问好,当他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大衣已经在地上并且座位也被别人占了。然而这时已没有空位子了。工作人员指出占座人的地位或者比他高,或者比他低。实验对象们被要求想象在这个场景下两人之间会产生的对话,他们的回答被录在一个磁带上。六个与此次研究无关的人被要求听这些回答并指出这些录音的礼貌程度。他们也需要判别实验对象使用的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交流技巧。正如我们所料,如果占座的人是一个上级,那么实验对象会表现得更有礼貌。我们也观察到实验对象主要通过消极而非积极的技巧来表达礼貌。
■■■ 结论 ■■■
在职场上,礼貌好像是我们用来区分权力大小的一种标志,领导对下属远没有下属对领导有礼貌。而权力拥有者就通过这种手段保持或确认自己的控制权。一般来说,语言是一种权力标志,因为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划清一些界限并建立等级。 Landré( 1997)的大量相关研究证明,通过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如话语权的轮流和使用)可以看出在一段对话中谁是权力拥有者或者谁试图拥有权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