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演说会场,我常开心地分享:“认识老公40年后,他终于从一个彻底的大男人变成新好男人,不但对我温柔体贴,还懂得嘘寒问暖。”
乍听之下,我的女性粉丝们都忍不住地说:“哇——还要等40年后?”
哈哈——我赶快解释:“我前面可以学习的对象不多,所以慢了些,你们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人可以学,一定快多了。”
说说笑笑中,大家终于听明白,是我毛遂自荐,愿意无私地提供自己一路成长过来的心路历程给大家作为参考。
有本书提及:“人生智慧早就存在每个人的生命里,若愿意早早去挖掘、去体会,就可以免去还在受苦受难的过程。”
看到这个说法,我也暗自反省和觉察,确实有许多历程若能更早地发现和改进,不就提早享受幸福了吗?这也是我写作《用女人的方式赢一生》的初衷,如果能及早提供一些更具体、更有效的思维给渴望成长的女性,大家在人生道路上可以省时省力,这岂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吗?
提起我个人的成长,身为一个“女人”,从20多岁到40多岁之间,一直处在婚姻风暴期,要离却离不掉,因为我没有本事像有些前辈,她们登高一呼,就把老公fire掉了。
我是那种犹豫不决,又拖拖拉拉的人(现在的果断明快是后天学习来的),除了常和先生吵架,孩子的教育观两人不一致,还有,我的生涯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我没有做好一个“女人”的角色(女儿、妈妈、媳妇、老婆、姐姐),更别说有没有活出“人”独立个体的感觉(总觉得在职场上并没有把个人才华发挥到淋漓尽致)。
我发现关键因素是——我用了相当传统的女性思维和行为,在走一条现代女性力争上游的人生路。
传统的女性会以婆家立场来决定自己的婚姻关系,会以老公的看法来决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还有,会以娘家几个世代以来女性的眼光(例如:妈妈、阿姨、外婆、外曾祖母……)来考虑自己的可能性。
而,现代女性,则是享受个人充分的自主性,是从内在声音出发,听从潜在本能的需求,然后不断开发自我的无限性,好让自己在人格上、情感上和经济上有自在踏实的感觉。
这样各位可以明白中间的差异和矛盾了吧!
我就是在夹杂着各种声音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我也曾经在“他要的人生”和“我要的人生”之间来来回回地徘徊了数年。在徘徊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我把被耽误、被埋没的矛头指向了周边的男人,例如:怪罪老公无法让我活出自我,怪罪男性主管压抑了我的才华,怪罪两个儿子让我在“母亲”照顾者的角色待太久……
说也奇妙,怪罪越多,个人成长的路就越绕越远……
如今,我发现,原来智慧就在身边,原来责任就在自己,当我看懂自己此生来到人世间的责任,当我逐渐发现自己的好,当我看到自己的生涯从中学老师、报社主编、电视台主编,到国际训练机
构讲师,再到美国念应用社会学硕士,又从台湾的演讲拓展到华人世界各地,如今,演讲场次已经超过5000场以上……
人生这样翻了好几转之后,我的生命景况才逐渐回归正途了,然而总觉得从原来的“女孩”到“女人”再到成为一个真正个体的“人”,在这条路上,我待太久了。
如果我能更早接受自己的角色,如果我能再早几年进到“人”的角色,如果我能更早醒悟——活出自己,看重自己,栽培自己,相信我能服务的人一定比现在更多,接触的范围也一定更广。
《用女人的方式赢一生》要告诉大家的是,在现实社会里,在既定的制度、既有的环境,还有既存的限制环环相扣之下,使得女性在家庭生活、职场生态和生涯发展上,难免觉得束手束脚,所
以学会采取刚柔并济、软硬兼施的步骤,在不轻易让步,但也不至于咄咄逼人的原则下来成长,这才是明智之举。
这本书从“两性之间”、“婆媳之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到“自我成长”,总共五大辑,等于将做一位全方位女性所可能面临的问题都一一列举而出。同时以客观又弹性的建议,希望让阅读的你,能轻而易举找到破茧而出的妙方。
在此要谢谢所有支持我写作不辍的报社主编们,也谢谢孟春燕女士的大力推荐和东方出版社的看重,让这本书能在中国大陆出版,因此得以和各位在成长路上邂逅,相信这就是我们的缘分,这就是我们的幸福相遇。
最后,要谢谢我的家人,尤其是老公,他的“苦口婆心”,曾经是泼我的“冷水”,如今,“盆栽是泼冷水长大的”。我这个“盆栽”历经造化,也成为国际演说家,还写了30余本书,你说这怎么能不好好谢谢他呢?
相信各位读者捧读之余,会看到我成长的轨迹,会看出我隐藏在文字里的生命经验,人生不就是应该互相提携、彼此造就吗?
祝福你哦~~~~
……